第322章 還有另一條路
謝承志的話說完,宋志安第一個笑:“那就是把曉敏去掉,她本來也放棄了。”
這三十五個人中間,也就祝曉敏是幹部家庭了。
謝承志也忍不住笑,又搖頭:“我們隻說我們的思路,排除掉幹部家庭,餘下的工人家庭又區别雙職工家庭,單職工家庭和普通家庭。”
普通家庭的意思,就是父母沒有一個是正式的工人,或者是工廠的臨時工,或者是給人打短工的。
楊愛軍點頭:“雙職工家庭又比單職工家庭容易一些。”稍沉默一下,終于說,“那……我也退出。”
大家都明白,雖然都希望得到上大學的機會,可是最根源的目的是回城,雙職工家庭比單職工家庭不止是在經濟上要容易一些,有兩個人在廠子,以後得到招工指标的機會也多一些。
聽他一說,宋志安、吳緒林、賀文華幾個也都跟着點頭,表态自己退出,另幾個卻猶豫着沒有說話。
謝承志擺擺手,又說:“大家先不用急着表态,我們隻是說一下我們的思路,我們知道,這是一個難得的回城的機會,沒有人會不心動,雙職工家庭也有本身困難的,也不是說雙職工家庭需要禮讓單職工家庭。”
那倒也是!
大家聽着,都微微點頭。
祝曉敏适時插話說:“另有一件事,本來隻要一步步做起來就好,隻是這個大學名額出來,我想提前說一說。”
“什麼事?”宋志安問。
祝曉敏把手裡的材料拿一份出來說:“這是我們基地下一步的計劃。”說着,先遞給離的最近的邢慶生,接着說,“今年果林的預計産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而公社十三個大隊,另外十二個大隊雖說種的少,今年也有了産量,公社的意思,是讓我們讓出一些銷路給别的大隊。”
楊愛軍吃驚:“那豈不是我們的水果會滞銷?”
祝曉敏點頭,指指邢慶生手裡翻的材料說:“這就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計劃,我們打算辦一個罐頭作坊,把一部分水果做成罐頭,大隊已經初步同意。”
聽到問題已經有解決方式,大家都松一口氣。
可是,這和大學名額有什麼關系?
祝曉敏也不等大家問,接着說:“這就是那天旭東所說,現在做的事更有意義。我原來的計劃是,今年建作坊,明年建廠,後年招工。”
“招工?”吳緒林驚訝,“曉敏,你的意思是,即使這次我們沒有拿到上大學的名額,也可以等到後年招工,成為罐頭廠的正式工人?”
祝曉敏點頭:“不錯!”
張巧梅沒有聽她說過這個計劃,驚訝之餘,倒是抓到一個重點:“曉敏,你說是你原來的計劃,是不是……有什麼變化?”
祝曉敏沖她笑笑,點頭說:“是啊,這個計劃,是我建議種果樹的時候就有了,隻是我沒想到會和陸明峥結婚,自己要提前離開這裡,所以把計劃交給了旭東,讓他接着完成。當然,也還要大家同心協力,幫他一起做好。”
上大學,幾乎是所有讀書人的向往,可是現在,沒有人知道那個虛無飄渺的大學去了以後會是什麼樣子,反而是祝曉敏描繪的大餅更有誘惑。
邢慶生已經把計劃看完,眸子發亮,立刻點頭:“曉敏,我知道,今年幾乎所有的大隊又加大了種植果樹的比例,到了後年,每一個大隊的水果都會出現滞銷情況,到那個時候,就是我們的罐頭廠擴大規模的時候。”
祝曉敏微微點頭,又說:“一個計劃沒有完成之前,都隻是空話,隻是現在有這個大學名額,我想讓大家知道還有這條路,不上大學,沒有招工,我們就自己建廠,自己招工,到那個時候,廠子是我們親手建起來的,我們有知識有文化,會是新廠的第一批管理。”
建廠隻是她整個設想裡的一半,另一半就是,她不會在後年做正式的招工,而是先讓大家都參加後年年底的高考,能全員過線最好,如果實在有落榜的,那就是這個廠子最新一批的管理。
所以,不去上大學,沒什麼大不了。
院子裡又炸了,大家立刻興奮的讨論,有的就跑來從邢慶生手裡把計劃書拿走翻閱。
原本大家讨論上大學的名額,又提到成份問題,羅亭淵隻是安靜的吃飯,不去關注大家的讨論,可是到這裡,還是忍不住擡頭,向長桌另一邊坐着的人看去一眼,眼底除了欣賞,還有一抹震撼。
這麼年輕的一個小姑娘,居然有這麼大的野心……或者說,這麼大的抱負。
他不知道,她的身上,還能讓他看到多少驚喜。
熱熱鬧鬧的讨論一會兒,計劃書轉了一圈,又回到祝曉敏手上,大家對這個大學名額已經沒有原來的看重,有幾個已經主動退出競争,各種家庭都有。
就算是回城,也還要找工作,如果不能參加正常的招工,最後落一個到處打短工,還不如留下。
至少可以是一個管理。
聽着大家議論紛紛,謝承志擺手:“如曉敏的設想,建廠招工,最快也是後年的事,這個大學名額,我們還是要選一個人的,别的不說,我們就是建了廠,也是要用人的,去讀了大學,再回來和我們一起奮鬥,也要好的更多。”
“對對!”大家立刻點頭。
兩年建廠,三年招工,大學畢業要四年,那個時候,正好回來一起建設。
苗詩文慢慢插話說:“所以,我們選的幾個人選,是我們中間年齡偏小,可塑性強的幾個,去了大學,可以吸收更多的知識。”
謝承志解釋:“我們是想,上大學需要四年,年齡小一些的吸收能力要強,也容易靜下心來學習。”
宋志安急性子,忙說:“最後選了誰,直接說吧,說完我們好好吃飯。”
你就知道吃!
大家都瞄他一眼。
祝曉敏笑:“我們挑了三個人,大家再給個建議。”翻開下邊的一張紙念,“宋志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