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知青重生想消遙,扣個軍婚被鎖死

第321章 第一輪篩選

   “石美君?”嚴一民皺眉。

   祝曉敏點頭:“就是那件案子裡的女人,大隊是覺得聶一飛是受害者,所以給予照顧。”

   嚴一民點點頭,卻又搖頭:“受害者要補償,可是這大學名額是給你們生産建設的獎勵,這是兩碼事。”

   祝曉敏點頭:“所以我們又争取到一個競争的機會,何況聶一飛因為那樁案子,已經進了宣傳隊,也算是補償過了。”

   嚴一民問:“這件事要不要我再打個招呼。”

   祝曉敏想一想搖頭:“二選一,相信我們知青點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比他差。”

   好吧,他還是低估了這丫頭的自負。

   嚴一民笑着搖頭,也就不問,接着說另一件事:“這段時間,我們一共收了小雞崽三百多隻,昨天最後一批趕着送來,今天你們就可以帶回去。”

   “太好了!”祝曉敏笑,“剪完羊毛,我們就全力擴建養殖基地,等這些小雞崽長大一些,新的雞舍也就建好了。”

   兩人坐好一會兒,陳旭東才清點過東西進來,向祝曉敏說:“小雞崽有三百四十六隻,已經都裝車了。”

   嚴一民推一杯早倒好的水給他:“期待你們雞蛋的産量再提幾倍。”

   陳旭東連連點頭,大大喝一口水,才笑說:“不止是雞蛋,還有肉雞,今年過年雞肉和羊肉應該都很豐富。”

   祝曉敏微笑說:“去年我們自己抱窩成功的雞,都不用等到過年,回頭嚴書記計算一下平時的銷量,我們雞長成就可以慢慢供應。”

   嚴一民笑:“這個我們也研究過,隻是天熱的時候,一次送的多不好貯存,到時候和雞蛋一起,隔十天送一些過來。”

   陳旭東問:“怎麼我們縣裡沒有修冷庫?”

   嚴一民歎氣:“我們縣山地多,糧食産量少,每年任務豬都完成不了,平時肉食供應就是個難題,冷庫修了,估計也隻能是空着,還得白養工人。”

   祝曉敏點點頭:“如果以後多一些我們這樣的養殖基地,不但我們縣的肉食供應可以完成,還可以往市裡輸送。”

   被她一提,嚴一民倒是想起來,皺着眉搖頭:“一樣是你們林場,一樣是你們公社,那個三大隊羊羔養不好也就算了,怎麼能做出那種事來。”

   一百隻羊羔,先後病死近三十隻,自己宰了吃了五十多隻。

   祝曉敏也覺得無奈,微微搖頭。

   陳旭東說:“前幾天聽說,三大隊又去公社申請,要重新建養殖基地。”

   嚴一民搖頭:“這是你們公社的生産,我們縣裡也插不上手,隻是他們就算建了,恐怕也很難得到支援的羊羔,隻能自己籌錢買了。”

   自己買的,應該會好好養吧。

   祝曉敏點點頭:“除了他們,還有别的大隊等着,這一下,估計别的大隊的羊羔也很難要到了。”

   嚴一民歎氣,看她一眼,低聲說:“這個項目,原來是陸知青争取下來的,如果他還在,或者會好一些。”

   祝曉敏苦笑:“當時三大隊出問題,他就在村裡,也沒有人肯聽。”

   确實當初這個項目是陸明峥幫他們争取來的,如果按市裡原來的考慮,不會是他們,三大隊鬧出這麼一樁事來,後邊的養殖基地都很難建起來。

   這事提起來憤怒,可也無可奈何。

   正說着,工作人員提了款子和回執進來,給嚴一民簽了字,錢款當面點清,又另有一張收據給陳旭東:“這是扣掉小雞崽的款子。”

   陳旭東點頭,仔細核對好收了起來。

   從供銷社出來,兩人坐着拖拉機又直奔皮毛廠,周為民還是親自接待,隻客氣幾句就直入正題,問大隊皮毛的意向。

   祝曉敏點頭:“大隊部初步同意,我也已經和供銷社嚴書記說過,隻是我們養殖基地是市裡推行的試點,回頭這部分工作還要向市裡反饋,還要周廠長幫忙。”

   周為民立刻點頭:“明白明白!”說完又試着問,“你們基地計劃發展的規模是多少?”

   祝曉敏答:“原定三年達到五千頭,目前看來有點不足,我們還需要再努力才行。”

   周為民微愣:“前幾天我聽嚴書記說過,你們基地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怎麼計劃隻有五千頭?”

   那是因為,再過些年,計劃經濟變成市場經濟,他們可以不受這個限制,為那個時候打下的基礎。

   隻是這話祝曉敏不好說,隻是随意找個借口含糊過去。

   取了做好的二十多張綿羊皮,又把百餘張兔子皮仔細裝好,兩人這才又上車,在一路小雞崽的叽叽喳喳裡,打道回村。

   綿羊皮交去了大隊部,由大隊部定價向社員出售,小雞崽就直接送去了基地,兔子皮就悄悄帶回了基地,和布料一起收了起來。

   晚上大家收工回來,祝曉敏就把一疊表格拿了出來,宣布了立學籍的事。

   知青們一聽,一半歡喜一半愁,喜的是立學籍成功,他們可以參加高中的畢業考試,愁的是實在不知道自己的水平能不能考過。

   祝曉敏倒不擔心,表格給大家發下去,又說:“建學籍和報名畢業考試,都需要照片,這些天大家調整一下時間,分批去鎮上照相去。”

   這個容易。

   大家點頭。

   再過幾天,羅亭淵把卷子都判了出來,文理分開,按成績排列,祝曉敏翻到最後幾個人,先問了羅亭淵對幾人的意見,這才去找謝承志、苗詩文、陳旭東三人商量。

   到晚飯時間,看大家都已經坐好,謝承志才說:“大學名額的事,我們做過綜合考慮,從工農兵大學招生的條件,先考慮的是家庭,做了第一遍的篩選。”

   怎麼篩選的?

   大家的注意力很快都集中過來。

   雖然說,知青下鄉,是不論成份的,可是他們知青點的知青倒都是根正苗紅,沒有成份有問題的。

   謝承志解釋:“論成份,我們都沒有問題,隻是這次我們不止是要選一個人去上大學,還要和聶一飛競争,聶一飛是幹部家庭,我們的建議,是從工人家庭裡選一個。”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