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知青重生想消遙,扣個軍婚被鎖死

第344章 下鄉還是下嫁

   謝承志點頭:“砌竈要用到石頭,我們靠南山坡上就攢着很多,回頭我帶你們過去搬,還有泥坯,是山溝河道挖的膠泥打的泥坯,我們也會帶路,先把料備齊再說。”

   所以搬石頭、打泥坯要他們自己來做?

   方晴看一眼兩個男生。

   印建東問:“泥坯怎麼打?”

   邢慶生笑:“打泥坯簡單,一學就會,回頭我負責教就好。”

   “還有砌竈呢?”史智國問。

   “也不難,學學就會。”楊愛軍接口。

   謝承志結束這個話題,問:“你們兩個組的組長定了是誰?”

   方晴立刻說:“女知青是我,男知青是史智國。”

   謝承志點頭,向兩人說:“後天開始,你們就要參加生産勞動,那我正好介紹一下我們這裡的生産任務。目前我們知青小隊的任務,是早上五點上山摘水果,每個人任務一百斤,早晨大隊管飯,之後就轉去做葵花餅的采收,也有指定任務量,完成就是當天的滿工分。”

   “五……五點就上山?”方晴有些驚訝。

   謝承志點頭:“也就是說,天剛亮就要上山,你們不認識路,後天一早過來前院集合,我們一起走。”

   “還有摘水果,隻能摘已經熟透品相好的,不能為了完成任務亂摘,否則會扣工分。”陳丹青接口,又補一句,“這個質量由我把關。”

   方晴看他一眼,沒記住名字,但知道他不是哪一組的組長,追問:“為什麼由你把關?”

   “陳丹青陳知青是大隊部的工作人員,大隊部文字方面的工作都由他完成,同時也負責這部分管理工作。”祝曉敏看出她眼底的不認可,先替陳丹青做了個介紹。

   方晴有些不可思議:“怎麼男的去大隊部坐辦公室,讓女的上山勞動?你們也去?”

   苗詩文點頭:“我們也去,隻是曉敏和小雅協助文明檢查水果的質量,巧梅和我記錄上工的人員。”

   方晴臉色臉看:“可我們就要摘一百斤水果?”

   苗詩文回說:“知青下鄉,本來就是來勞動的,果林是知青小隊的任務林,銷路是曉敏打通的,中間的管理自然是我們。”

   方晴立刻說:“現在我們也是知青小隊的人,是不是也可以和你們一起管理?”

   苗詩文點頭:“之後需要人手,會根據表現和勞動表現挑選。”

   方晴撇嘴:“那就是你們把輕松的工作挑走,髒活兒重活兒給我們呗。”

   這女人是來下鄉的,還是來下嫁的?

   楊愛軍忍不住了:“這裡謝承志、陳丹青兩個人在大隊部工作,本來就已經是滿工分,祝曉敏和王小雅也不用掙工分,他們上山隻是單純搭個人手,為了更好的完成生産任務。”

   “祝曉敏和王小雅為什麼不用掙工分?”方晴睜大眼睛。

   “祝曉敏很快要回城工作,王小雅推薦上了大學,過幾天就去報道。”苗詩文簡單說明情況。

   “回城?”曹麗清的注意力立刻被帶偏,眼睛盯到祝曉敏身上,驚訝的問,“祝知青要回城了?是招工嗎?”

   祝曉敏點頭:“差不多吧。”

   方晴看看她,又把話題扯回來:“文字工作為什麼讓男知青做?這不合理。都是知青,都是讀過書的,這樣的工作不應該給女知青嗎?”

   給誰?

   給你嗎?

   好幾個人一口飯差點嗆住。

   苗詩文搖頭:“分工不論男女,能者居上,這項工作原本是祝曉敏的,因為她馬上回城才移交出來,人選是我們和大隊部反複斟酌過的,陳丹青最合适。”

   “嗯,原來是祝知青的工作,怎麼會交給一個男知青?應該和女知青換換的。”方晴說。

   苗詩文無奈:“我說過,分工不論男女,能者居上,村子裡的人大多沒有文化,所以才在知青中選人,陳丹青是我們中間文字功底最好的。”

   方晴搖頭:“那會兒我們還沒來呢,不然回頭和大隊部反應,我們重新選一選。”

   饒是陳丹青脾氣好,也被她氣笑,點頭說:“方知青不服,盡管去反應。”

   方晴一愕:“我隻是提一個公平的建議,謝隊長是知青小隊的隊長,應該謝隊長去反應。”

   謝承志說:“這項工作除去文字功底,也要了解整個大隊的生産工作,新來的知青不合适。”

   方晴立刻說:“怎麼不合适?大隊的生産,不就是植樹造林,種莊稼種藥材?我們昨天剛來大隊長已經給介紹過,有什麼難的?”

   邢慶生笑笑的問:“那麼,方知青知不知道我們大隊現在有多少自然林,多少人工林,人工林裡又有多少果林?果林裡各種果樹又各是多少,什麼時候成熟,銷往哪裡?多少比例?自然林又是怎麼利用?各處人工林又是什麼時候種下,長了多少年頭,中間生長情況又是怎樣?計劃什麼用途?”

   “那才是說林子,還有莊稼,方知青知道我們大隊有多少畝田地,其中多少種了藥材,多少種了糧食,藥材種的是哪幾樣,糧食又都是什麼作物,到了年底分糧,我們又是以什麼樣的比例計算?”宋志安也不甘寂寞的開口。

   “你們……你們說給我,我不就知道了?不就是個數字?”方晴聽到兩個人噼哩啪啦說出一大堆,整個人有點懵,更多的是生氣。

   “這些不止是數字,還有具體的情況,比如說,今年的葵花餅種植面積和去年一樣,産量卻翻了五倍,是什麼原因?”周東一也忍不住插了一句。

   “什麼原因?”曹麗清驚訝的問。

   周東一攤手:“因為去年種的稀疏,今年種的密集。”

   方晴立刻說:“這不就是了,你們說了,我就知道了。”

   “原因呢?為什麼去年要種的稀疏,今年就種的密集?”周東一問。

   方晴又隻得問:“為什麼?”

   祝曉敏聽周東一一句句把這幾個人帶坑裡,忍不住笑一聲,接口說:“你看,隻一個向日葵,這些情況我們就要浪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你們說明白,我們為什麼不用一個本來就了解情況的人來負責這項工作?”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