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0章 機會是人創造的
祝曉敏送幾個人出來的時候,向黃小娟說:“看這天氣,你們一下子走不了,等那邊安頓好了,再過來好好坐坐。”
黃小娟點頭答應,跟着白桂花幾人鑽進風雪裡去了。
苗詩文跟着祝曉敏進了屋,一邊在竈邊暖身子,一邊說:“如果政策真的下來,讓知青返城,如果李文澤他們放棄了,是不是就再也沒有回城的機會?”
祝曉敏搖搖頭:“想想這十幾年,我們經曆過這麼多事,哪有政策是不變的?我們能衡量的也隻是眼前的情況而已。”
苗詩文側頭想想,想到突然而來的運動,停止的學業,停産的工廠,再想到運動的結束,恢複的高考,現在全國漸漸恢複的生産,一時有些感慨,點點頭:“嗯,這次不回,或者以後還有很多機會。”
很多時候,機會是人創造的。
祝曉敏笑笑,隻是泛泛的點頭:“嗯,以後環境越來越好,會有很多機會。”
這次之後,知青們不會再有集體返城的機會,可是随着改革開放,慢慢的,以後不會再限制人員流動,農村人可以随便進入城市,還是可以有自己的選擇。
苗詩文暖了身子,跟着她一起坐去炕上,又說:“隻是我們是從城裡到鄉下,又從鄉下出來的,我很明白他們的心思,回城吧,怕沒有工作,以後生活都會困難,可是不回城,又不會甘心。”伸腳在她腿上推一推問,“你說,那麼多人回城,政府真的會不安排工作?”
祝曉敏無奈:“如果家裡有辦法的,大概率會進廠,家裡沒辦法的,隻能等安排,可是……誰知道要拖多久?”
苗詩文想到那些年要得到一個招工指标的艱難,微微點頭,輕聲說:“最好的,也就是能很快進廠了,這麼說來,也難怪巧梅要搶那個招工指标。”
已經有很久沒有聽到這個名字了。
祝曉敏怔一下,微微點頭。
确實,相隔這麼多年,别的知青回城,即使安排工作,進了廠也都是從普通工人做起,而張巧梅回城已經四年,即使按步就班,也該升為中級工甚至高級工了。
單從這個角度,當初的張巧梅隻是為自己争取一個機會,沒什麼問題。
隻是……
如果當初她不是用那樣的手段,或者,肯和她們商量一下,也不至于最後和她們變成陌路。
兩人沉默一會兒,都默契的不再提那個名字。
苗詩文換了話題,又用腳在她腿上踹一踹:“明峥什麼時候回來?”
祝曉敏無奈:“總要到年根兒吧,這段時間又說有任務,一個月沒有人影兒,何況就是沒任務,越到過年,越走不開。”
苗詩文也歎氣:“當初你考大學,所有的志願都填的是京城或津市,就是想離他近一些,可離的近了,也沒辦法每天看到他。”
祝曉敏笑笑:“至少,他隻要休息,就有家可回。”
苗詩文擡頭瞄她一眼,抿了嘴兒笑。
祝曉敏回踹她的腳:“笑什麼?”
苗詩文歎氣:“往常說起來,都說明峥為了追求你,也不知道耗了多少心思,現在我瞧着,明明是你愛極了他,處處替他想。”
祝曉敏錯愕,轉瞬失笑:“我和他已經結婚,替他想也是替我自己想,有什麼區别?”
但想到當初知道他要當兵,她心中糾結繁雜的心思,最終還是沒有辦法放下他不管,總有些心虛,又硬生生換了話題:“原來說你跟着承志回家過年,現在也走不了了。”
苗詩文歎氣:“是啊,誰知道這孩子早不來晚不來,偏這個時候來,隻能等到明年暑假再說。”
祝曉敏搖頭:“那個時候,這個才幾個月,還有一個小靖,恐怕更難。”
苗詩文也有些發愁,低聲說:“早知道,去年就該回去。”
去年正是食品廠分廠新建,所有的人都忙的人仰馬翻,謝承志也走不開。
祝曉敏也覺得無奈。
這場大雪,整整下了一天一夜,等到雪停的時候,村子内外都是一片茫白。
而即使是下着大雪,各高校的學生也都是按時離校,食品廠的大院子裡又是一團熱鬧。
苗詩文挺個大肚子,不敢到雪上亂走,祝曉敏卻很快跑了一趟,見二十處院子都已經住滿,二号院子裡,住進二十幾個女生,連四号院子的北房也有人住進去,處處都是說笑聲。
祝曉敏一路進來,就一路和人打招呼,有一些她記着名字,有些人卻和名字對不上号。
一幫知青正聚在三号院子裡說話,聽到外邊人的喊聲,有幾個就探頭出來瞧,看到祝曉敏,忙招手讓了進去。
飯廳裡,三十幾個人一個不少,正圍坐在一起,祝曉敏就笑問:“在商量什麼?”
宋志安攤手:“說我們回家的事。”
祝曉敏說:“你要到了蓉城再倒車,隻要火車還開就不要緊。”
“曉敏,你不知道?”邢慶生說,“這場大雪,好多地方的火車停運,現在火車站那裡滞留了好些人。”
也就是說,去蓉城的火車也停了。
祝曉敏向宋志安問:“你這個假期回家,和家人說過了?”
宋志安點頭,無奈歎氣。
祝曉敏隻得說:“拍個電報回去,說下情況,離過年還有十幾天,這段時間注意車站那邊的消息。”
也隻能如此。
宋志安又長長歎口氣。
陳旭東拿了一個本子過來,笑說:“我們這裡入住的事已經辦完了,你既然來了,正好看看。”說着翻開,說每個院子的情況。
祝曉敏見有的正房住進五個人,南房有的住進十一個,或十二個人,有些驚異:“怎麼今年不夠住,要這麼擠着?”
陳旭東點頭:“今年又新增了人,是之前的同學帶來的,原本是住不下的,後來讓他們同學之間協調,才把這些人接收進來。”
項志寬說:“到了冬天,老鄉家裡的鋪也實在不好找,我們這裡雖然擠着,倒是也暖和。”
原本南房的大通鋪,十個人住是寬寬松松的,現在變成一個挨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