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7章 雷霆手段
「我們一想,這法子也成,哪怕把一多半的糧食拿來換麥麩,也夠一家人吃很久了,給老人孩子留些就成,還能得些錢,十分劃算的買賣。
哪知道彥家得了糧食,就不給東西了,直扔給我們兩麻袋麥麩就沒了,我們上門討要,就被人打成這個樣子。大人,大人,雖然我們換糧食是我們的不對,但我們那也隻是想讓家裡的糧食吃的久一些,我們沒有大錯啊!」
其實災民,餓了那麼久,什麼都吃過了,草根樹皮,甚至觀音土,麥麩於他們而言,總比這些東西來的好。
以四換一,還給錢,有何不可?
哪想到,王家不僅不給錢,竟然是連麥麩都要剋扣他們的,他們沒法子,隻得告上衙門。
正說著,外面又有人擊鼓。
原來也是告狀的,說有李家的進村以大價錢收糧食,糧食收完了,承諾的銀錢東西卻沒給。
一樁樁一件件都來了。
這事還沒理完,門口又有人擊鼓。
帶上來一問,原來是當初發糧的時候,給他們發的就不對,同樣都是十五口之家,就因為他們家孩子多,老人多,糧食就比旁人要少三四成,近一半去了。
一來都來了,周果始終好聲好氣的讓大家慢慢說。
一旁的縣令氣的臉黑如鍋底,「太沒王法了,賑災糧才發下去,這些人就能明目張膽的去搶,還有沒有天理,他們還有什麼能怕的?」
本來生氣的吳辣子倒是看出些端倪,實在是好奇,左看右看,忍不住悄悄問大暑,「這事是公子特意安排的?」
不然怎麼那麼巧,都湊到一塊去了,還是在要離開的這個節骨眼上。
大暑眼觀鼻鼻觀心,道:「我不知道。」
縣令發了好大的脾氣,平常就算了,就算這些人想盡法子圈地,侵佔別人家的財產,他不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嗎?
但這會不同,這是整個鳳飛縣老百姓的救命糧,要是沒有這些糧食,這些老百姓很大可能活不到開春。
一家每個人算下來也沒多少,竟然就能被盯上,「怎麼眼皮子就那麼淺,這點東西也能瞧得上?這幾家哪家家裡不是腰纏萬貫,糧食堆成了山,這點東西也要?」
周果冷眼瞧著他,問道:「不知大人接下來打算怎麼辦?」
縣令一巴掌拍在桌子上,「這件事絕對不能就這麼算了,該是他們的得讓那幾家還回來!」
周果挑眉,「還回來就算了?」
竟是一點懲戒都沒有?
難怪這幾家能這麼猖狂,敢情在鳳飛縣真的就是一手遮天,是土大王了。
縣令看了她一眼,解釋道:「公子,不是我不想給懲戒,實在是縣衙人單力薄,你說就這麼幾個人,沒有上面的幫忙,我這個什麼都沒有的縣衙怎麼跟這四大家對抗。」
還不等周果說話,他緊接著又嘆道:「而且,他們雖然貪心,但每年還是有交稅的,遇到災荒年也能施粥賑濟,要是這四大家都沒了,於鳳飛縣來說,也不是什麼好事。」
幾大家在縣衙那麼多產業,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縣城的繁華跟經濟,要是他們都不在了,原本就窮的縣城更窮,豈不是跟鄉下的村子一樣了?
他原先沒有這個能力,這會周果倒是有,但又沒有那個魄力挖肉,這要是一挖,縣城也就千瘡百孔了。
周果搖頭,「大人,你要是狠不下這個心,那鳳飛縣的老百姓就一直過不上好日子,就算我幫著他們把日子過起來了,也遲早會被這四家給吃掉。他們根本沒有能力能對抗四大家,你的鳳飛縣,會一直一直這麼窮下去!」
不把這些蛀蟲給根除,鳳飛縣發展不起來。
縣令眉頭皺的死緊,猶豫不決,「可是,你知道,縣城這些的鋪子有一大半是四大家的,就這四大家養活了縣裡差不多一半人,每年老百姓就指望著農忙的時候,在幾家做短工來些錢。沒有了這幾家,其他人要怎麼活呢?」
周果道:「把這四大家除了,老百姓不就有地分了?他們有了自己的地,哪裡還愁吃不飽飯?總比一年到頭都給旁人幹來的多吧?」
她苦口婆心地勸,「難道最壞的情況還能壞過現在嗎?你看,今年遭了災,這幾家也就煮些粥,又夠幾個人吃?還不是眼睜睜看著你病死在縣衙?
如今都到這個份上了,他們還要想方設法把老百姓手裡最後一點東西給算計走!大人,這些人留著比不留危害要大的多,你難道就忍心看著這一縣的老百姓繼續過這種苦日子?」
縣令思慮半晌,咬咬牙,看著周果,「公子要怎麼做?」
周果道:「要按我說,縣衙大開,讓老百姓擊鼓鳴冤,查出來幾家到底有多少陰私事,該怎麼辦就怎麼辦。」
縣令牙齒一疼,「這,他們得定多大的罪啊?」
舉凡大家族,誰家沒幾件見不得光的事?
人一多,就算掌家的不胡來,難道還能管住家族的每一個人?
或多或少手裡都不會幹凈。
周果道:「那就得看他們犯了多少事了,要是輕的還能從輕發落。」
小縣為什麼發展不起來,就因為上面有大山擋著,沒有了這些大山,老百姓的頭頂見了光,日子多少會比現在要好過。
她都打算好了,會在鳳飛縣置辦一處莊子,賣肥賣糧種,閑暇的時候,附近的村民也能上莊子上來做做活。
何況除了這些個大家,不還有小地主嗎?
縣令最終還是答應了,不答應也沒法子,誰讓周果手裡人多呢,一千多人的隊伍,武器精良,四大家的家丁加起來,哪裡能抵得過?
周果使出雷霆手段,很快,四大家的人全部緝拿歸案,但因為縣衙的牢獄年久失修,住不了人,隻能將他們封鎖在各自的宅子裡,準進不準出。
縣衙門大開,貼出告示,縣令升堂平冤,讓老百姓有冤情儘管上衙門告,縣令一定給他們做主。
告示一出,全縣沸騰,老百姓奔走相告,不到一日,縣衙門口就擠滿了告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