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632章 花燈照影
暮色已經完全籠罩大地,華燈綻放在京城的每一處角落,将京城最熱鬧的街道裝點得如夢似幻。
“陛下,臣妾想吃望江樓的乳鴿,還想去河邊放燈。”
李彧安在皇宮裡待了有段時日,如今出了皇宮是看什麼都懷念。
“好,都依你。”
現在河邊放燈的人太多,梁崇月帶着李彧安站在橋上看了一會兒後,就将他帶去了望江樓。
兩人并未刻意用面紗遮掩妝容,望江樓的掌櫃莫有錢見到陛下那一瞬間,原本挺直的背脊瞬間彎了下去,放下手上正盤着的賬目,恭恭敬敬地迎了上去。
“奴才參見陛下,君後殿下,奴才這就讓人去簡單清掃天字一号雅間。”
天字一号雅間一直都是留給梁崇月和向家人的,每日裡都打掃,不會有多髒,梁崇月朝着掌櫃默默點頭後,帶着李彧安從後面暗門上了頂樓。
今日乞巧節,滿大街都是人,望江樓裡滿滿當當的,梁崇月隻想和李彧安好好過節,不願今日再被旁人打攪。
“陛下,這是菜單,第一頁是近日新提出的,陛下可要都嘗嘗?”
兩本菜單落入梁崇月和李彧安的手上,梁崇月随意翻看時,李彧安已經将菜都點好了。
将手上的菜單遞向陛下手邊:
“陛下,臣妾都點好了,陛下看看還要再加些什麼?”
梁崇月聞言合上了菜單,将兩本菜單一同放到了餐桌上:
“彧安一向是最了解朕的,按照君後的喜好上菜即可。”
“是,奴才這就去傳菜。”
莫有錢快速收了兩本菜單,帶着人退了下去。
梁崇月拉着李彧安的手走向了窗邊:
“望江樓此處的景色最好,夏日裡的夜景比起白日瞧着更甚。”
尤其是今夜,江面上滿是各色的花燈,帶着赤忱之人的寄托與心願飄向江水下遊,站在望江樓頂樓的窗邊往下看去,整片江面都被這花燈給照亮了,延綿不盡。
“星河遙映水迢迢,花燈照影意悠悠,祝願放燈之人皆能如願吧。”
李彧安突然感慨起來,梁崇月已經習慣了,讀書人總是這樣。
“百姓們求的是佛祖、菩薩,朕的君後何苦替百姓感慨良多?”
所求之事能不能成,多半在許願的時候就已經有結果了,放花燈是慣例,也是圖心安。
“是,陛下說的極是,是臣妾多思了。”
梁崇月主動牽起李彧安的手,站在整個京城除了母後的摘星樓外最高的地方,擡頭是漫天星河,低頭是花燈滿江。
“彧安有什麼心願不妨寫下來,一會兒朕幫你放花燈祈福,朕是天子,朕誠心祈願,佛祖、菩薩定會為彧安完成心願。”
梁崇月說完後,等了一會兒不見李彧安說話,這才将目光從江水上的絢爛轉移到身旁那雙璀璨的明珠上。
“怎得不願?換做旁人可沒此殊榮,彧安若是不願,那便......”
梁崇月“罷了”,兩個字還沒說出口,就被李彧安着急上手攔在了嘴巴前:
“我願意,臣妾願意的,隻是臣妾所求是臣妾私心,讓陛下來放祈福花燈,恐浪費了陛下的龍氣。”
梁崇月不以為意的在距離自己嘴巴不到兩指寬的掌心上輕輕落下一吻:
“是人都有私心,朕的江山、百姓自有朕來守護,彧安隻需求自己想要之物即可。”
什麼祈福在梁崇月心中不過是尋求安慰的方式,她更相信人定勝天。
李彧安将手收回,掌心向上,也落上自己一吻,目光缱绻,滿是思慕之情。
“好,那臣妾在此就多謝陛下了。”
雅間裡一直備着上好的筆墨紙硯,梁崇月斜靠在書案上,看着李彧安自己動手研墨,潤筆,對着一旁候着的雲苓道:
“叫人去買足數的花燈,既然出來的,就一齊放一回兒。”
從前梁崇月也帶着雲苓和平安出來放過花燈,那個時候,她臉戴面紗,帶着兩人穿行在人群之中,好不自在。
如今想來,再想這樣玩鬧一場,如同奢望。
“是,奴婢這就去辦。”
雲苓到底也還是二十幾歲的姑娘家,聽到放花燈總是難掩臉上笑意的。
雲苓剛離開沒多久,門外就傳來了輕聲敲門的聲音:
“奴才來給貴人送菜了。”
是莫有錢的聲音,平安從裡面打開了雅間房門,放了前來送菜的小厮進來。
莫有錢帶着小厮将陛下和殿下點的菜鋪了滿桌後,正想和陛下報告一聲,卻見陛下正盯着殿下習字看得出神,立馬帶着人放慢腳步退了下去。
平安将所有菜式一一用銀針試毒,驗過一遍之後,确認無誤後,将銀針收好,退到了一旁。
梁崇月原本站在一旁,正靜靜的欣賞着李彧安這一手好字,前面寫的都是為國為民祈願的,不是他心底深處真正想求的,梁崇月看了一會兒,見他将所有能寫之詞都快要寫完了。
再寫下去,一張紙都恐怕不夠用的,那花燈怕是要承不住重量飄不遠就沉水。
梁崇月默默轉了個身,前去一邊淨手:
“你先寫,寫完過來淨手。”
李彧安擡眼看見陛下走遠,輕聲應下,開始将心中想法簡潔明了幾句話寫在了紙張剩下的地方上。
其實他所求十分簡單,隻是卻不容易達成。
梁崇月淨手之後,透過屏風看見李彧安起身,沒想到他自己的心願寫的這麼快就結束了。
“寫好了?”
見李彧安點頭,梁崇月淺笑着在後面補充了一句:
“那就淨手過來吃飯吧。”
李彧安淨手後,走到飯桌前,便開始為陛下布菜,豈料一雙手剛碰上筷子,就被陛下按住了。
“坐下好好陪朕用膳,今夜不在宮裡,就不必講究這麼多了,就似從前在府裡那樣就好。”
說完,梁崇月還上手為李彧安夾了一筷子乳鴿,知道他喜歡吃,那盤子乳鴿就放在他前面。
“多謝陛下,臣妾今夜心中十分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