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這一年又白幹了
聽兩人把話題走偏,宋志安有點急不可待,連連揮手:“喂喂,那是棍子他們自己的生意,我們是不是在說我們的?”
當然。
祝曉敏笑問:“那你說說電器廠。”
宋志安立刻挺起腰,把自己面前的報表往前推了推:“我們電器廠雖說不能和機械廠相比,可是現在也已經在赢利,預計到年底,我們投入的設備都能賺回來,到明年就是純利潤。”
祝曉敏把報表拿過來看,見前邊都是一些小功率的小電器,如小台燈、電煮鍋之類,雖然售價不高,銷量卻不低,産品已經遍及周圍的四五個省份。
再之後是收錄機、電視機之類,價錢低于市面上的大品牌,銷量維持收支平衡。
祝曉敏的視線落在随身聽上,微微揚眉:“怎麼随身聽賣不動?”
随身聽原本盛行在九十年代,隻是按照購買力和需求,現在和九十年代初沒有太大的區别,應該可以暢銷才是。
制造随身聽,可是她給的主意。
見她一眼就看到随身聽,宋志安有些沮喪:“我找了不少人,幫忙往各高校推廣,可是那些手裡富裕些的學生,甯肯買老大一個的收錄機,也不肯多花幾塊錢買一個随身聽,初高中學生連收錄機買的都少。”
祝曉敏問:“他們買收錄機,是不是聽的磁帶都是南方傳過來的流行音樂?”
宋志安立刻點頭:“是啊,鄧麗君、徐小鳳之類的,很流行。”
祝曉敏沉吟一下,突然笑:“回頭棍子他們再去南邊,讓他們捎些空白磁帶回來。”
“幹什麼?”宋志安不解。
祝曉敏含笑:“之後,找初中、高中的英語書出來,你們想辦法錄一套英語聽力的課程,把空白磁帶翻錄,重新貼标簽包裝,打出廣告,買随身聽,送英語磁帶一盒。”
這院子裡的人,可都是超級學霸,知青們的口語更是得到羅亭淵的親傳,要比大多數學校的英語老師還要标準。
宋志安一怔之後,立刻明白了她的用意,瞬間大喜,連連點頭:“這麼一來,喜歡學習的孩子會買,希望自家孩子好好學習的家長也會買。”
祝曉敏含笑:“随身聽比收錄機更有優勢的一點,就是可以随身攜帶,随時随地學習口語。”
宋志安一拍桌子跳起來:“我去找丹青和文華。”
一衆知青裡,口語要以陳丹青和賀文華學的最好,陳丹青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替來華交流的外國學生做翻譯,而賀文華留校任教,更知道這口語練習要從哪裡入手。
祝曉敏瞧着宋志安興沖沖的出去,笑着搖搖頭,又去看陳旭東。
陳旭東笑着再說自己的:“接下來,就是大骨頭館,一家總店,五家分店,店面是我們自己的産業,投入的隻有一些桌椅和廚具,大骨頭是食品廠那邊提供,除去一些必要的消耗,基本上是純賺,每個月都在萬元以上。”
“再之後,是另外一些鋪面。我們後邊這片房子現在都已經換了出去,根據面積,共得鋪面五十三處,我們自己用了六處,剩下的四十七處,有三十四處租了出去,每月租金一千零五元。”
一年下來,數字也是相當的可觀。
祝曉敏微微點頭。
苗詩文管的是整體的賬目,聽陳旭東說完,拿自己的記錄給她看:“整體的看,最賺錢的還是食品廠,方便面和火腿腸目前已經遍布半個國家的地市。”
這是意料之中的!
祝曉敏問:“投入呢?”
苗詩文說:“除去電器廠、食品廠和龍城的食品廠、服飾廠的投入之外,這幾個月,我們又買進兩塊地皮,一處是廢棄的廠子,一處和這裡原來一樣,是毀的差不多的宅子,都是私産,現在還在閑置。”
祝曉敏把她記錄的數據看一回,輕籲一口氣,點頭:“到明年,如果我們不開新的廠子,除去基本的投入,就全是利潤了。”
吳敬源笑:“慶生不在,他們那裡還有建築隊呢,投入也不少。”
苗詩文點頭,把記錄翻開一頁:“這是慶生他們那邊要的一些工程設備,都是我們機械廠制造,還有過一筆五萬的投資,用來競标地皮,現在還不知道詳細的情況。”
祝曉敏拍腿:“這麼一來,我們一年白幹了。”
别的廠子的赢利,全又投了出去。
另幾個人忍不住笑,吳敬源點頭:“我聽大鵬說了,說今年沒有紅利可分了。”
祝曉敏笑:“那小子都給你們告狀了。”
這個時候才是九月,所有的賬目隻是平時的記錄,沒有最終盤點,大家也是趁着她在做個大概的了解,提到郭大鵬,也就把話題拐到蘇城的紡織企業産品展示會上。
陳旭東由衷的說:“我們最初聽到消息,隻以為你們參展的新款布料隻有最早的那款提花羅紋布,想不到出來是三款。”
祝曉敏攤手,一臉無奈:“這件事裴主任和楊部長都很重視,隻用一款布料,我怕份量不夠,總要給他們一個交待。”
上一世,因為第一款提花羅紋布她免費上繳給廠裡,得來的卻是更多織工的排擠和賈梅、範香英等人的嫉妒,之後再研制出來的款式就再也沒有讓人知道,直到自己開始做生意,才把技術賣給了别的紡織廠。
這一世,她仍然是免費拿出來,第一款給自己得到了晉升并且重用的機會,後兩款拿出來,除了給自己做了實績,也是給裴聞遠和楊浩中做了政績。
畢竟,所有的人都知道,她的提拔是裴聞遠一力推薦,而楊浩中是她的伯樂。
苗詩文歎氣:“想來就是因為那場展示會,裴主任才會推薦你去國資委,排除家庭的關系,其實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可以讓你更加大展拳腳,隻是……”
一則,她對那個王長東的印象太差,二則,她更想回京城。
祝曉敏點頭:“回京城或者不是那麼好的單位,可也不見得做不出一番事業,不用擔心。”
事實是,在同批畢業的一幫知青裡,雖然當初以她的分配最差,可是走到現在,反而是她升職最快,就算現在調回京城不能到好一些的單位,可是級别已經在那裡,總還有施展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