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0章 這是一個創業的時代
祝曉敏頓一頓,見曹秀秀沒有表态,又接着說:“如果你不想去紡織廠,我這裡還有一個提議,你可以考慮一下。”
曹秀秀點點頭,眼巴巴的看着她。
祝曉敏說:“你和小毛的情況特殊,我們可以向公安機關申請,辦一個暫住證明,就留在龍城,到下個學期給小毛報名上學,你就和春秋媳婦兒一起做衣裳,如果你願意,就也和他們一樣,做廠裡的正式職工,領一份工資,如果不願意,那就還和這幾個月一樣,按件算拿工錢,怎麼樣?”
曹秀秀眼睛一亮,忙問:“這真的可以?”
有了全套的設備,這幾個月來,曹秀秀和錢剛寡婦兩人已經做了數百件衣服,從去電影院外擺攤,到接受别人的量身定做,已經做的有模有樣。
祝曉敏點頭:“你有一雙巧手,紡織廠的活兒你很容易上手,隻是那是個大廠,你剛去隻能是一級工,要一步步升級,不是很容易,有多少工資,你也是知道的。”
陸明峥在另一邊鋪褥子收拾東西,聽她雖說是把情況說清楚,讓曹秀秀做選擇,可是指向卻很明顯,就忍不住挑了挑唇角。
她也想曹秀秀留下。
曹秀秀毫不遲疑,立刻點頭:“我……我留下,隻是……我真的能正式進廠子?”
這段時間,每做好一件衣服,她都能拿到一份工錢,上衣一塊,褲子七毛,一個月下來,她能賺四十多塊,遠遠高過紡織廠的普通工人。
而錢剛寡婦雖然是做衣服的主力,卻不是按件拿,因為她一個人幹着兩邊的活兒,祝曉敏隻是給加了工資,單從這邊算,反而沒有她掙的多。
隻是,每次大家在一起談談說說,不管是常大林和馮振興,還是金家的兩對夫妻,最常說的就是廠子的發展。
瓷窖口的廠子,是從一個小罐頭作坊做起來的,京城的食品廠,是從幾間庫房的代銷點做起來的,現在他們經常暢想的就是以後龍城的廠子會有什麼樣的發展。
這個時候,她是完全沒有辦法融入的,她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屬于這裡,這裡隻是給她一個暫時的容身之地,這裡的發展和她沒有關系。
現在聽祝曉敏說可以正式進廠,自然又是激動,又難以相信,完全沒有去計算工資的問題。
祝曉敏提醒:“秀秀,正式進廠,你的工資和夏至媳婦兒一樣,後邊如果廠子加大生産,你工作量再加,就再加工資。”
現在的廠子裡,以廠長常大林工資最高,其次是副廠長馮振興。
再下來,就是錢剛寡婦,因為是服裝和面包兩邊的工作,是四個普通職工裡最高的。
再然後,金春秋和金夏至除去做面包,還負責分銷火腿腸、方便面,又比金夏至媳婦兒高一些。
金夏至媳婦兒的工資也高過紡織廠的一二級女工。
曹秀秀立刻點頭:“我知道我知道,我剛來,不能和她們比。”
祝曉敏見她很果斷的決定,含笑說:“一會兒我和兩位廠長說,給你辦入職手續。”
曹秀秀欣喜的連連點頭。
瞧着曹秀秀歡歡喜喜的出去,陸明峥才過來将人擁住,笑問:“怎麼,又想辦成服裝廠?”
祝曉敏點頭:“這個不急,現在唯一的投資就是那套設備,現在做的衣服,隻是為了前期的積累,漸漸做起來,我們再建廠。”
陸明峥聽着,有些心疼,伸手按着她的頭揉一揉,低聲說:“哪有事情是能做完的,雖說幹活兒的是她們,可是你要耗很多心思。”
祝曉敏整個人靠他身上,擡手在他胳膊上拍一下,低聲說:“這是一個創業的好時代,有條件就盡量做,我不強求,隻是帶出來這些人,我希望都能過上好日子。”
“嗯!”陸明峥應一聲,想一想問,“曹秀秀的戶口,你打算怎麼辦?”
前邊金家兄弟和常大林,都是先進的瓷窖口的總廠,有了工人的身份,之後借着總廠分廠拆分的機會,把他們的戶口弄來了龍城。
而曹秀秀戶口還在農村,這私人企業直接招工可沒有辦法遷戶口。
祝曉敏沉吟一下,搖頭說:“不能轉就不轉吧,現在通過公安機關可以辦暫住證明,到明年有了第一代身份證,農民進城也不再需要介紹信,小毛接替那個渣男的工作,戶口可以遷來,她的戶口也就沒有那麼重要。”
是啊,明年是1984年,要有身份證了。
一向隻習慣用軍官證的陸明峥後知後覺的想起來,愣怔一下又問:“怎麼第一代?身份證還有第二代?”
祝曉敏的心一抖,“嗯”的一聲說,“第二代身份證,是在二十年後。”
上一世,那個時候他已經犧牲,沒有見過。
其實就是她自己,也沒有用幾年。
陸明峥倒是沒多少在意,“哦”的一聲,思路又跑去别處。
晚飯的時候,祝曉敏和大家說了曹秀秀入職的事,向馮振興說:“辦進食品廠的手續,主要工作是服裝,回頭瞅地方做一個門面。”
金家所有的人手續都在龍城食品廠,可是大多數用人在京城,還分散去機械廠和電器廠乃至車隊,馮振興對祝曉敏這個操作完全不奇怪,點頭答應。
祝曉敏又拿張紙出來,直接放在錢剛寡婦和曹秀秀中間,安排工作:“這段日子,什麼面料的衣服好賣,我們最需要的是什麼面料,你們應該很清楚,琢磨一下,按這個表格填出來。”
曹秀秀有些局促:“我……我雖說識幾個字,可是……可是怕不行……”
錢剛寡婦也有些不确定:“我……我試試。”
馮振興說:“你們琢磨面料,不會寫我來就行。”
祝曉敏說:“以後晚上有空,集中起來上課,回頭和郭星琪把她的教案拿過來用。”
這話自然是和馮振興說的。
馮振興腦門兒冒汗,可也聽自家大哥說過當年在知青點被拖着看書的事情,忙點頭答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