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2章 大骨頭店的人選
“是大家聽說丢了孩子,都不敢送自家孩子去幼兒園了,學校索性關了一段時間整改,聽說那位張老師勸退了,幼兒園外邊也加了鐵栅欄。”童欣雨說。
祝曉敏點點頭:“這樣家長們才放心一些。”
兩人正說着話,就聽到外頭熱鬧起來,童欣雨跳下地跑去瞅瞅,笑說:“是白廠長來了。”開了門出去。
白桂花安排完廠子裡的事就和狼牙過來,帶着炖好的豬蹄、豬頭和大骨頭,隻隔門和祝曉敏打個招呼,就先招呼大家幹活兒。
三十多個人,七手八腳的動手,把棚子外側的草簾子挂起來,爐子也生起來,擋住大多的寒風,大家就在棚子裡一邊說話,一邊幫忙準備食物。
雖然來了京城,可是大家在雲中地區生活久了,仍然延用了那邊的習慣,吃的是油炸糕,大鍋裡滾滾的熬着的是滿滿的羊湯。
糕面是江嫂和陸明峥一大早起來蒸好的,豆餡早一天就已經熬好,菜餡是一早起來蒸了土豆攔成,現在就是宋志安幾個人動手幫忙采面包糕,另幾個人分解豬頭豬蹄和整治别的菜肴。
冬天裡能買到的蔬菜很少,冬蓄的也隻有土豆、大白菜和蘿蔔幾樣。
隻是這個年代的人日常很少吃到肉,隻看到裝的滿滿一盆的大骨頭就已經足夠,更不論還有那麼多的豬蹄和豬頭,有沒有蔬菜反而沒那麼重要。
熬羊湯用的羊骨和羊肉,是上個月總廠送貨時,宋志安特意讓李文澤捎來的,黃小娟還專程給加了一千斤土豆。
祝曉敏聽着外頭的熱鬧,心紅眼熱,忍不住出去幾回,都被人趕了回來,雖然出了月子,還是怕她着風。
祝曉敏無奈,隻能在屋裡呆着,隔着門和大家喊話。
飯菜差不多的時候,苗詩文先端了一大碗羊湯進來,笑着說:“許久沒有喝我們那邊的羊湯,你先喝着暖暖。”
祝曉敏歎氣:“我又不冷,就是閑得慌,也沒人理我。”
苗詩文忍不住笑,又無奈:“天氣冷,還是小心些好。”
祝曉敏看着她的肚子羨慕:“等你生的時候,已經春暖花開,出了月子就可以到處走,不用和我一樣,坐牢似的。”
苗詩文“啧啧”睨着她,“哪一個坐牢的有你舒坦,吃喝拉撒都是明峥端來端去的。”
饒是祝曉敏臉皮厚,這會兒也不禁紅了臉,低聲說:“我又沒叫,是他不聽,能怎麼辦?”
苗詩文手指戳她腦袋:“你就知足吧。”羊湯放在竈台上,給她搬張小炕桌擺好,這才又把羊湯放上去,問,“要不要吃豬蹄?”
祝曉敏急忙擺手:“這一個月,我就沒有一天不吃豬蹄的,豬都要恨死我了。”
苗詩文被她逗笑,點頭:“那等涼菜好了我拿來給你。”說着往外走。
祝曉敏嗔目:“你不和我一起吃?”
苗詩文頭都不回的揮手,“我也好久沒熱鬧了,還是在外頭吃。”
“個沒義氣的!”祝曉敏歎氣。
快中午的時候,王家村的村民也開始陸續過來道喜,知青們都熱情的招呼,盛碗羊湯,炸幾個油糕出來。
這半年來,附近幾個村子的村民跟着食品廠也都賺到些錢,不隻和知青們熟悉,而且很是親近,一個個端着羊湯,吃着油糕,還打聽着食品廠下一步的安排。
白桂花抽個空子進來,見祝曉敏一個人坐在炕上喝羊湯,笑着把盛着油糕的盤子放過去,跳上炕坐她對面,笑說:“曉敏姐,我和你說,棍子他們還真的打聽到一處房子,是一處大雜院最後排的房子,說是後邊打開就臨街,離古教授他們學校不遠,另一邊過去就是醫院。”
聽起來位置倒是不錯。
隻是祝曉敏沒太搞明白這個房子:“什麼大雜院最後排的房子?”
“說是原來是三進的四合院,後來和隔壁的院子打通,變成了大雜院兒,那裡是第三進,叫什麼後照房。”
祝曉敏明白了,點點頭:“隻是後照房看院子大小,分三間、五間、七間不等,既然變成了大雜院,估計住的人家不少,他們都是私房嗎?公房恐怕沒法換。還有,你帶慶生他們過去瞧瞧,看好不好改造成鋪面。”
白桂花連連點頭:“一會兒我就和他們商量,瞧什麼時候有時間過去。”說完又問,“曉敏姐,那棍子他們那裡,你有沒有想到主意。”
祝曉敏好笑:“我們那邊的房子還沒有完工呢,那房子即使能換,怎麼也得等到春天了,等到我們把屋子改成鋪子,再把生意拿回來,又至少一兩個月的時間,總有機會讓我和他們聊聊。”
白桂花點頭:“你想着就好。”
兩人說着話,聽到門響,擡頭就見大英子把門開了條縫,自己擠進來,又很快關上,笑着說:“廠長,恭喜你。”
是到點收工,廠子裡的一群也過來道賀。
白桂花往裡挪挪,拍拍自己外側的炕沿,笑說:“我們正說着一件事,要和你商量呢。”
“什麼?”大英子跨上來問。
白桂花把要開大骨頭店的事說一回,說:“我想來想去,那裡交給你負責最合适。”
大英子的樣子雖然不是多美,可是見人就笑,很有親和力,附近跟着廠子做生意的鄉親都很喜歡她。
大英子遲疑:“我……我行嗎?”
這一年處下來,祝曉敏也知道大英子為人踏實可靠,點頭說:“剛剛開業的時候,沒有經驗,難免手忙腳亂,到時候我們挑幾個人給你幫忙,等到完全理順就沒什麼了。”
白桂花說:“要緊的是人手,如果你負責,人手就由你自己挑。”
祝曉敏笑:“分廠、總廠都行,你覺得合用,我們商量調人。”
大英子點點頭,心裡卻沒譜,多少有些緊張。
祝曉敏和白桂花倒都不多說,隻是聊一些開鋪子能想到的情況。
鬧一會兒,來道賀的人漸漸少了,廠裡的十幾個人也吃了飯,都回廠裡開工,知青們才鬧哄哄的坐下來正式開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