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新同學
怎麼年紀輕輕和個包打聽似的?
祝曉敏禮貌的向他笑笑,很肯定的點頭:“是的!”
任大江錯愕。
她這個“是的”回答的是他哪一句,是說她自己結婚了?還是愛人是知青?
如果她愛人也是知青,那有沒有一起參加高考?有沒有考上?
任大江滿心的八卦。
隻是瞧她淺淺含笑,周身卻都是透露出疏離的氣息,也不好問太多,隻能指着樓梯說:“經濟系教室在二樓和三樓,經濟管理專業在二樓,你在208教室。”
祝曉敏點點頭,道了謝,自己腳步輕快的上樓。
208教室裡,這個時候隻有三個人,都是三十上下的男人,一個坐在講台邊,兩個坐在下邊,正在笑着說話,看到祝曉敏進來,都一下子停住,目光落在她的身上。
坐在講台邊的男人先起身問:“是今天報到的新生?請問叫什麼名字?”
“祝曉敏。”祝曉敏簡單的答。
男人看看放在講桌上的名單,毫不掩遮眼底的驚訝,立刻表示歡迎:“祝曉敏同學,歡迎加入這個班級,我是你們的班導,唐博。”
“唐班導好。”祝曉敏淺笑招呼。
唐博指着下邊也已經站起來的兩個男人:“這兩位是吳新立和甯國飛,你的新同學。”又指指空着的座位,“随便坐,報到時間是一整天,今天沒什麼事,大家先熟悉一下。”
兩個男生見來的是個女同學,都來了興緻,目光齊齊落在祝曉敏身上。
她五官談不上豔麗,可是純淨到沒有任何妝飾的小臉,兩道不算濃黑的遠山眉,襯着一雙靈動烏黑的眸子,完美的搭配出一張生動的讓人無法忽視的面孔。
而整個人的氣質更是如空谷幽蘭,讓人耳目一新,都是眼前一亮,吳新立先向她伸手:“你好,我是吳新立。”
祝曉敏沖他笑笑,卻沒有伸手,隻是客氣的招呼:“我叫祝曉敏,很榮幸和你們成為同學。”
甯國飛把話接了過去:“我們也很榮幸。”
吳新立讪讪的把手收了回去,見祝曉敏挑了第三排的一個座位,猶豫一會兒,終于沒有過去。
唐博又把名單拿過來翻翻,确認隻有一個叫祝曉敏的學生,又再次擡頭看她,微笑說:“之前我們分班級的時候,老師們就讨論過,這個祝曉敏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今天可算是看到了真人。”
祝曉敏詫異:“讨論我?”
唐博點頭:“是啊!”見兩個男生也一臉的不解,才又笑說,“今年我們專業有七十七名新生,分成了兩個班,我們班三十四人。祝曉敏可是整個專業的榜首,而且分數高出第二名整整五十多分。”
兩人頓時震驚了,一齊回頭向祝曉敏看來。
五十多分,咋聽起來不算多,可是這是高考,這是清大,而且高考隻有四門功課,在這些綜合條件下,一分之差都不知道能刷下多少人去,現在她足足高出五十多分。
祝曉敏微微一怔,跟着淺笑:“唐班導過獎,僥幸而已。”
甯國飛立刻反對:“如果是一分兩分,或者是僥幸,足足高出五十多分的榜首,可不是一個僥幸能解釋的。”
唐博笑:“我們也很想知道祝同學的學習方法,你可不要吝啬,得給我們傳傳經驗。”
吳新立也立刻點頭:“對啊,短短兩個月,你是怎麼複習的,考這麼好?”
祝曉敏略一沉吟,搖頭說:“沖刺高考是隻有兩個月,可我們這幾年一直在看書學習,有好幾年的時間。”
整個知青點高考上大分,也是現在的媒體不夠發達,要是放在幾十年後的網絡時代,絕對是連續多天熱搜霸榜的存在,倒也不用隐瞞。
“一直看書學習?”三個人都很意外。
祝曉敏點頭,話裡有真有假:“我是下鄉的知青,在農村除去勞動沒有什麼娛樂項目,也沒有什麼業餘的活動,大家閑着也是閑着,沒事就會看看書,想着以後萬一有機會,懂的東西多了,才不至于束手無策。”
原來是下鄉知青。
三個人聽着點頭。
甯國飛問:“你說萬一有機會,是什麼機會?”
要知道知青下鄉,口号就是發展農村,建設農村,紮根農村,回城大家可以想可以做,但沒有人成天嚷嚷。
祝曉敏看看他說:“在農村,不管是發展農業生産,還是發展副業,如果仍然用老法子,生産力永遠都不能提高,如果有知識的加成,從改良品種到科學養殖,都可以提高生産力。”
兩個人都是城裡學生,對農村的生産并不了解,也不以為然,吳新立說:“那麼你們用上了吧?”
祝曉敏笑笑:“我們雖然沒放下書本,能力還是有限,好在我們有幾位專家提供技術支持,這幾年下來,我們下鄉所在的大隊基本上不會再有人餓肚子,逢年過節也吃得上肉。”
這個時候,就是城裡人的糧食也要計算着吃,也不是家家戶戶每天都能吃上肉的。
幾個人聽着,不禁将信将疑。
唐博把話題帶回來:“祝曉敏同學,你說你們看書學習是為了發展農業,可是你為什麼會報考經濟管理學專業?”
祝曉敏搖頭:“所謂在商言商,在農村想的自然是農業生産,經濟學是任何行業發展的基礎,有機會走出來,自然是要見識一下更廣闊的天地。”
唐博笑着點頭:“祝曉敏同學很會說話。”
吳新立還是滿心的好奇:“那麼,你剛才說這幾年?到底是幾年,總不成看的一直是課本吧?”
祝曉敏如實說:“前後大約四年,看的還真是課本,我們也找不到别的書看。”
不是找不到别的書,是别的書不敢随便看,誰知道什麼時候,哪一本書就會出亂子。
幾個人心知肚明,甯國飛抓到另一個關鍵詞:“你說‘我們’,是還有别的人?他們沒有參加高考嗎?”
祝曉敏點頭:“是我們整個知青點的人,也都參加了高考,有幾個就在我們學校,隻是不同專業。”
透露一些信息,免得回頭她和那幫知青成群結隊的出入,惹出不必要的閑話。
隻是知青點全員上大分的事說來有點驚世駭俗,也就略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