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看來幹的不錯
方晴!
祝曉敏的腳步一下子停住,臉上的笑容落下來,眼底淡出一抹冷意。
這個女人還真的會在這裡!
常海亮也是心裡一緊,忙喊:“老大家的,你怎麼在這裡?”向祝曉敏瞄一眼,小心的說,“她也是剛來,應該是來找大林的。”
夏棟梁又在旁邊解釋:“方知青嫁給了常大林,常大林是我們第一批招工進廠的,也是基層的一個管理。”
這個時候,方晴聽到喊聲已經回過頭來,一眼看到祝曉敏,臉上的表情一僵,跟着也沉了臉,狠狠把手裡的蘋果啃了兩口,随手丢掉,向祝曉敏走過來,端起下巴睨着她,冷笑說:“原來是祝廠長,還真是少見。”
常海亮皺眉:“老大家的,你這是什麼态度?”
方晴扯了扯嘴角笑笑:“沒什麼,我就是想,公公為了這個廠子起早貪黑的,人都瘦了一大圈,也就是一個副廠長,這正廠長就擔着一個名頭,什麼都不幹,還真是輕松。”
常海亮沉了臉:“老大家的,别胡說八道,大林呢?”說着往車間裡看,要找到常大林把他媳婦兒帶走。
祝曉敏直視方晴,慢慢的說:“我就是什麼都不幹,也知道你不是這廠裡的職工,在這裡幹什麼?”
“關你什麼事?”方晴一句怼了回來。
祝曉敏笑笑:“你說呢?”
陳旭東插話:“她是廠長,你說關她什麼事?”
方晴向他看去,卻一眼看到旁邊的謝承志,臉色一僵,不再說話。
常海亮皺眉:“你在這裡幹什麼,快回去!”
方晴向祝曉敏狠狠瞪一眼,轉身就走。
祝曉敏瞧着她走遠,轉向常海亮問:“怎麼廠裡職工家屬經常跑來車間指手劃腳。”
常海亮自覺丢了臉,讪讪的說:“也不是,這老大媳婦兒脾氣有點大,我會讓大林多管管。”
祝曉敏向方晴去的方向看一眼,點點頭,進了車間。
這是最早做水果罐頭的車間,看到這一行人進來,白桂花已經拔腿跑了過來,驚喜的喊:“祝廠長,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祝曉敏笑答:“剛到,順便到車間看看。”
白桂花連連點頭,自己帶着她進去。
祝曉敏側頭看她:“怎麼,你在這個車間?”
夏棟梁說:“現在她是這個車間的主管。”
整個車間的主管,這可算是中層了。
祝曉敏有些意外,向白桂花笑:“看來幹的不錯。”
白桂花咧嘴笑起來,露出一嘴白牙,也不懂什麼叫謙虛:“這裡幹活兒有意思,俺力氣大,也不笨,又認了字,就幹的好。”
是啊,看出來了。
祝曉敏笑起來。
車間裡轉一圈出來的時候,向白桂花說:“一會兒收工後我們開個小會,你也過來吧。”
白桂花立刻點頭答應,送到門口,看着她走遠才又回來。
走一段,常海亮問:“廠長,要開會?不知道都叫誰,我讓人去通知。”
祝曉敏想想:“今天我們剛回來,就是說幾件事,叫幾個高層就行。”沉吟一下又補充,“财務也叫上。”
“好!”常海亮點頭答應。
高層也就幾個副廠長和廠辦秘書,大多數已經在這裡,隻讓人去通知财務和楊俊清。
楊俊清回來的時候,大家已經在剛剛收拾好的廠長辦公室裡,見大家還隻是坐着閑聊,向祝曉敏說:“廠長,住處安排好了,一會兒我帶你們過去。”
祝曉敏點點頭,示意他坐下,見人已經到齊,這才說:“我們廠子落成之後,我因為上學,也沒在廠裡久呆,這次趁着放假回來看看情況,另外安排一些工作。”
什麼工作?
常海亮和夏棟梁都立刻集中了注意力。
祝曉敏卻沒有直接說生産,而是看看常海亮說:“說工作之前,我們先說說廠裡的秩序,我想,剛才我看到的不是一個偶然。”
常海亮漲紅了臉,半天才說:“我會讓大林管一管。”
祝曉敏搖搖頭,向楊俊清說:“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方晴能這麼做,除了仗着常廠長的勢,還是因為廠子裡管理上的漏洞。”
廠裡的管理可是楊俊清的責任。
剛才楊俊清不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一時錯愕。
旁邊陳旭東低聲和他說了幾句。
楊俊清向常海亮看一眼,不禁苦笑:“方晴的事,我們也不是沒說過,可是過幾天又是老樣子,别人又管不了她,我們也沒法成天盯着。”
祝曉敏點頭:“那就要制定規章,以後家屬一律不許去車間,不管是誰。”
楊俊清想到方晴就頭疼,隻得點頭答應:“我會盡快做個方案出來。”
祝曉敏點點頭,這才又把要做午餐肉和火腿腸的事說一回,拿了材料給常海亮:“這件事我已經和許科長溝通過,罐頭盒的事他會幫忙聯系,這裡有配方,我反複試過口味,隻缺最後一步,到時候你們再琢磨,至于火腿腸腸衣的事,還要找人研究,你們先有個譜。”
說到生産,常海亮立刻把剛才的尴尬抛開,把材料接過來,連連點頭,有些興奮:“先不說别的大隊,就是我們十二大隊,今年養了三百多頭豬,除去交任務,還能剩下不少,我們還正想聯系許科長聯系市裡的供銷社呢。”
十二大隊養豬的項目可就是她手裡做出來的。
祝曉敏笑問:“不知道十二大隊養豬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常海亮忙擺手,由衷的說:“多虧祝廠長當初是各隊聯合,互幫互助,我們豬飼料用的米糠、麥麸、酒糟、醋糟、豆渣、骨粉什麼的,大多都是從别的大隊調來的。”
很多生産之後餘下的東西,往年都是用不上也舍不得丢,白白堆在那裡,現在各個生産隊開展的副業不一樣,就都把自己用不上的東西拿去換自己用得上的,都是相輔相成。
祝曉敏點點頭。
各隊的發展,上午也聽許席林詳細說過,再聽常海亮一說,知道都是實情,也就放心:“這些年市裡吃肉也緊張,該送還是要送,我們廠裡嘗試做新産品,第一次不用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