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4章 打算怎麼賠罪
祝曉敏想一想,抱歉的笑:“喬太太是和我們聚過幾次,那一次有沒有她,我不記得了。”
于家銘隻是想讓她承認認識喬太太,并不追究那次是不是一起,就立刻說:“祝局長既然和喬太太熟悉,想來說得上話。”
祝曉敏打太極:“這可不敢當,喬太太這麼久都沒有談下投資,想來也未必信任我們。”
于家銘忙擺手:“也或者是沒有找到好的項目。”
祝曉敏笑着點頭,無可無不可,隻是問:“于先生是想和喬太太合作?她倒是提到過一次能源。不知道于先生屬意哪一項?有沒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我可以找喬太太問問。”
于家銘試着問:“能不能……約喬太太出來,我們面談。”
祝曉敏含笑:“我可以問問,如果喬太太同意,自然沒有問題。”
于家銘躇躊:“或者先不用和她說我,等見到再說。”
祝曉敏直接拒絕:“這個不太好。”
陳旭東見他這麼半天還遮遮掩掩的不肯說實話,有些不耐煩起來,直接問:“于先生,你是不是找喬太太有别的目的,如果是,不如直說,如果隻是想利用我們,我們恕不奉陪。”說着,伸手把資料拿了回來,塞進包裡。
于家銘見祝曉敏也要站起來,急忙說:“不不,我不是那個意思,實在是……實在是不知道怎麼開口……”
祝曉敏說:“我們已經應約過來,于先生有什麼話,直接說就好。”
于家銘苦笑,知道瞞不過這兩個人,大大喝一口茶,這才說:“前陣子,我和喬太太有些誤會,這段時間,他們的人盯着我不放,要不是我跑的快,幾次都差一點被砍死。我想通過兩位約喬太太出來,實在是希望能有一個解釋的機會,還請兩位幫幫忙。”
祝曉敏眸子微眯,瞧着他說:“有誤會?前陣子我們被公安叫去配合調查,說喬太太被綁架,該不會是于先生吧?如果是,那可不屬于誤會。”
于家銘立刻雙手連搖:“不不,那件事真是誤會,我們……我們要找的原本不是她,也不知道怎麼就……就認錯了人。”
陳旭東問:“隻是認錯人,還是綁錯了人?”
于家銘隻好承認:“是……是綁錯了人。”
祝曉敏似笑非笑:“于先生,綁架犯法,這話和我們說,可有些不妥。”
他們可都是國家幹部。
于家銘滿嘴苦澀,隻得承認:“我們……我們也是一時沖動,現在後悔得很,隻希望祝局長能做一下這個中人,讓我給喬太太賠個罪。”
陳旭東問:“真的是為了賠罪?你可别借着我們把喬太太約出來,然後再下手,到時候禍水東引,嫁禍給我們吧?”
于家銘吓一跳,急忙雙手連搖:“不會不會,這怎麼敢?”
祝曉敏含笑:“于先生,算上今天,滿打滿算,我們也隻見過三面,請原諒我們不得不防。”
于家銘苦笑,隻得點頭:“我這也是沒辦法了,和喬太太有關系的人,我也不是找不到,可是……我也怕他們臨時翻臉……”
祝曉敏沉吟一下,點點頭:“于先生顧慮的也不無道理,隻是我們也沒有道理冒險,不然這樣,你賠罪得有賠罪的誠意,你說說要怎麼個賠法,我們先試着聯系喬太太,如果她同意,那就再談下一步。”
于家銘立刻答應:“好好,那就拜托二位,隻是這件事宜早不宜遲,千萬要快一點。”
陳旭東點頭,直接問:“那麼,于先生打算怎麼賠罪?”
于家銘愣一下,想一下說:“這些年,我手裡有十幾萬積蓄,如果……如果喬太太能消氣,我……我可以都拿出來。”
倒賣人口,豈止十幾萬?
祝曉敏心裡冷笑,臉上卻不動聲色,微微搖頭:“我們是大陸人,也知道喬太太的背景,既不缺錢,也不缺勢力,這十萬恐怕不瞧在她眼裡。”
于家銘自己自然知道喬家的勢力,急的腦門兒出汗,隻得又說:“或者……或者我找人湊湊,可也最多能湊二十萬,再沒法多了。”
“于先生。”陳旭東打斷他,“現在不是我們和你讨價還價,是在讨論,什麼樣的賠罪能讓喬太太接受。還有,喬太太那裡,我們可以說和,可也沒有辦法和她讨價還價,如果差的不多還好,如果喬太太完全瞧不在眼裡,我們也再沒有辦法替你溝通。”
也就是說,隻替他傳一次話,如果不成,他們也不管。
原本就沒有什麼交情,于家銘自然知道他們的意思,咬牙想了半天,才低聲說:“我……我再想想辦法,盡量湊足三十萬,另外……另外,還請兩位盡心,事情辦成,我……我另外給兩位五萬的謝禮。”
看來這三十五萬,他也能輕松拿出來。
祝曉敏歎氣,微微搖頭:“于先生,這三十五萬,在我們聽來是不少,可是喬太太談投資,随随便便就能說個一百萬,我想這三十萬她不會放在眼裡。”
喬太太什麼時候說一百萬了?
陳旭東不動聲色的瞟她一眼。
于家銘臉色有些難看,結結巴巴的說:“一……一百萬?這……這……”擦一把額頭的汗,一臉為難。
祝曉敏給他提示:“于先生,喬太太是不缺錢的,不如于先生再打聽打聽,喬太太還喜歡什麼?投其所好,比她不需要的鈔票更有用。”
是啊!
于家銘眸光一亮,立刻點頭:“對對,投其所好!”垂眸想一會兒,突然擡頭看一眼陳旭東,眸光閃爍,似乎想到什麼。
陳旭東把他的眼神收入眼底,不禁微微皺眉,和祝曉敏迅速交換一個眼神。
這個于家銘,看來是知道喬太太對他的糾纏,并且,在打主意。
祝曉敏也心裡清楚,手裡把玩着茶杯,慢慢的說:“于先生,如果想到什麼,不好和我們說,那就當今天我們沒有見過。隻是……于先生做事前,最好想清楚,不要把唯一的路也堵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