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那就讓她參加
祝曉敏點點頭,斟酌一下才說:“有些事我不好說,隻能說,曆史趨勢,大亂之後必有大治,運動之後,城裡的各行各業都在複蘇,我們看得到的,這是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會有很多機會,我不贊成你們現在就把自己綁死。”
其實他們就算競争上了這個老師的崗位,兩個月後恢複高考的消息傳來,他們依然可以參加。
按照羅亭淵給出的評價,他們就算考不上名校,普通高校還是可以的,那樣一來,就會讓這次老師崗位的評選白廢。
再退一萬步,這次他們沒有考上,明年春天還有一次,就算兩次都沒有考上,還有三年後的知青大返城。可如果留在這裡當老師,那個時候,凡是正式招工的知青就和那個機會失之交臂,失去回城的資格。
隻是,她沒有辦法把以後的具體事件向幾個人透露,隻能從形勢上給他們分析。
幾個人對視幾眼,想到這幾年來祝曉敏每一個提議最後的結果,終于,杜國安先點頭:“好吧,我放棄這次機會,大不了,跟着大家去辦廠,廠裡也開掃盲班。”
有一個做了決定,另幾個本來也已經被說動,也就紛紛點頭。
在老師崗位評定的最後關頭,老知青全部退出,讓新知青們都感到驚訝。
杜國安幾個也不藏着,表明還想再等更好的機會。
更好的機會,是說食品廠招工?
新知青們能想到的也就是那裡。
确實,如果食品廠能穩步發展,做食品廠的高層管理的前途遠遠高過當一個鄉村小學的老師。
隻是,食品廠招工的最終決定權在祝曉敏手裡,老知青和她有着極深的情誼,要想進食品廠輕而易舉,他們卻隻能靠實力。
更何況,從建廠開始,老知青的能力就擺在那裡,就是拼實力,他們也沒有信心勝得過他們。
新知青們也就不再疑惑,少了一半的對手,幾個人都積極準備。
幾天後,縣教委那邊給出考核的章程,先是筆試,之後是實踐講課,然後是政審。
本來聶一飛和石美君還在想方設法的參加,這個章程在大隊部的宣傳欄貼出來,聶一飛瞬間面如土色。
當初摸寡婦門被批鬥,滿公社的人都知道,參軍的時候政審就沒有通過,當老師也不過是再被查一回,受一回羞辱。
聶一飛自動選擇了放棄,石美君卻依然撒潑打滾堅持要參加。
祝曉敏見陳丹青一臉的無奈,忍不住低笑,點點頭說:“她要參加,就讓她參加好了,政審不是我們來做,到時候讓她經受一次社會的毒打。”
搞破鞋坐過牢不說,在坐牢的過程中還又生了一個孩子,放出來還不到一年,現在還挺個大肚子,她倒想知道她會怎麼為自己分辯。
大家想到那個女人就頭疼,聽她一說,也就都不再管。
九月五号,考核正式開始,第一天就是筆試。
筆試試題是由教委的人當天帶過來,就在小學的教室裡進行,除去小學各年級的知識點,還有教書育人的理念。
之後,教委的人根據幾個人的試卷給出分數,排出名次,為了不影響下一步考核,并沒有公布。
九月六号開始,是實踐講課,就是幾個人輪着給孩子們上課,課程的内容也是由教委的人指定,每個人給一個小時做準備,教委的人和公社的幾個幹部以及祝曉敏都在教室後聽課,之後每一個人給所有的人評分,最後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按評分的平均分數排行。
為了不影響别人發揮,祝曉敏把石美君排到最後一個。
用了兩天時間,前邊的八個知青都已經講完,終于輪到石美君。
看到她挺着一個大肚子上台,教委的人就已經皺眉,聽到她報名,有人翻開筆試的成績,已經連連搖頭。
看學曆,是高中生,可是整套試卷答的亂七八糟,還比不上幾個初中生。
石美君沒有講過課,原本是信心滿滿,也在門外悄悄聽了别人講課,可是到自己上台,坐在前邊的三十幾個孩子就算了,後邊坐的那十幾個人審視的目光就讓她不安。
尤其是祝曉敏,坐在教委一個女同志旁邊,還時不時的交頭接耳,顯然沒有說她的好話。
如果選不上,八成就是她搗的鬼。
石美君心裡暗恨,打開前邊寫的“教案”,學着别人的開場,直接說:“同志們,我們這一節課……”
話還沒有說完,評委們隻是莞爾,孩子們已經嚷起來:“石老師,是同學們,不是同志們!”跟着是一片笑聲。
就這一下,頓時打亂的石美君的陣腳,匆忙的說:“我……我們後邊坐着教委和公社的同志,我……我說同志也沒有錯吧?”
“這位同志,你是在給孩子們講課,可以當我們不存在。”教委的一個人說話。
石美君急忙點頭,隻好又重新開始:“同學們,我們今天學一個詞,推敲……”
“我知道!”一個小姑娘舉手,“老師,這個詞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題李凝幽居》。”
石美君一愕,跟着皺眉:“老師沒有提問,不要随便說話,快放下。”
小姑娘噘起小嘴把手放下,忿忿的頗不服氣。
石美君接着講:“這個詞,出自唐代詩人賈島的一首詩,詩名《題李凝幽居》,我先來給大家講這首詩。”說着要往黑闆上寫字。
下邊一個小男孩舉手:“老師,這首詩我們都會背。”
石美君又被打斷,立刻向小男孩瞪一眼:“我沒說嗎,老師沒有提問就不要說話。”
男孩兒更小一點,聽着癟了癟嘴,小聲嘟囔:“我們都學過了,為什麼還要講?”
“你會背,不等于别人也會,這裡也不止你們班。”石美君氣恨恨的瞪着男孩兒。
真是個熊孩子!
小男孩不服氣了:“我們都會背,我們早就會背了。”
“就是啊,我們早就會背了。”另外幾個孩子也嚷了起來。
也不知道是誰起了個頭:“《題李凝幽居》,唐,賈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