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16章 試業
陳季星略有些不好意思,低聲:“你四嫂的意思……是讓你來跟我們合夥。”
“你們确定要弄繡品去國外賣?”陳星淩問:“确定幹這一行了?”
之前四哥和四嫂先後憋出兩三行,換了又換,最終又一一被他們自己推翻。
這個想法是她提的,她自己沒有十成把握,也不敢跟他們拍闆百分百能成功。
陳季星點點頭:“想不到别的……隻能聽你的。”
朱思雅嘻嘻笑開了,解釋:“我覺得淩淩你有經商頭腦,你提的建議肯定錯不了。昨天你四哥去隔壁村拿了一些傳統繡品給我看——我覺得弄得很漂亮!在國外有那種機械繡花,不過沒跟你們這邊手工繡的這麼好看。有镂空繡,還有一些墊高繡——都是機械繡花沒法弄的。”
陳星淩驚訝挑了挑眉,笑道:“看來,你們總算認真起來了。”
“那是!”陳季星解釋:“之前壓根不知道要幹啥,自然沒法去認真想。現在确定了,就得好好鑽研一下。”
朱思雅卻仍關注在此行的主題上,問:“淩淩,你要來合夥不?”
陳星淩眸光微動,輕輕搖頭。
“我很有興趣,可是我沒什麼時間。一來我還要上學,二來偶爾接到一些建築上的小項目,我還得去幫忙。”
陳季星聽得一陣皺眉,道:“搞那些重活兒真不适合你!你說你一個大學生——就該弄一些跟學習有關的事。”
“哈哈!”陳星淩搖頭:“工作不分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搞建築這方面,我和大禮也隻是剛剛開始。過去大半年裡,我先後弄了三個項目,才總算把整條産業鍊給捋清楚。工人方面,也有了比較妥當的團隊。我雖然是女孩子,力氣不大,可我主要負責采購和财務會計的活兒,跟我的專業一緻,也算是學以緻用。”
陳季星忍不住問:“這一行真那麼好?哪有那麼多的房子能給你們建?”
“總會有的。”陳星淩好笑答:“這不手頭還有兩個小項目沒開幹嗎?你們的住房廠房,還有郭廠長的新房子——都是今年春季的小項目。”
陳季星又問:“這樣的小磚房又能賺多少?你得想長遠些,不要隻盯着小錢賺。”
“還是有得賺的。”陳星淩解釋:“我們靠的是工人多,工種齊全一條龍服務,速度快且保證質量。莫師傅負責設計和安排工作,章師傅負責帶工人,馬大禮負責管理工作和木工,我負責采購和會計财務。大家分工明确,幹起活兒來很起勁兒。沒錯,現在接的都是一些小項目,賺得不多,比如馬大禮家的那個新房,我們是一毛錢都不賺。工人們的待遇就差不多,得确保他們幹活就有得賺。”
“能賺多少?”陳季星壓低嗓音:“斷斷續續去賺……收入也不穩定。”
陳星淩輕笑:“小項目就少賺一些,但我們得堅持下去,隻有把一個個的小項目做好,以後才會有機會搞大項目。大項目才能真正賺錢,比如城東的那個大園子,尾款落實下來後,我們清算一下,還是能賺一些生活費的。”
陳季星聽她這麼說,忍不住有些失望。
“我和你四嫂的意思——是希望你能來幫我們,不止是合夥那麼簡單。我不在老家好些年了,十幾歲就出海,一晃十幾年過去了。離開站了十幾年的熟悉甲闆,一時半會兒還真不知道該去幹什麼。”
說到此,他看向一旁的嬌妻。
“你四嫂剛剛回國,任何事物對她來講都是陌生又新奇的。她本來是做酒館生意,突然讓她去做外貿——她也是一點兒主意都沒有。”
朱思雅苦笑:“是啊!突然讓我從事一項完全陌生的職業——四周環境也很陌生,我真的是一點兒信心都沒有。”
陳星淩鼓勵道:“萬事開頭難,一點點慢慢來。”
朱思雅扶額:“關鍵是我們連怎麼開頭都不知道啊!”
陳季星垂下眼眸,低聲:“這兩天晚上我跟大哥他們幾個都聊過了,他們都說不懂這些,幫不上我們。我也問過他們要不要來合夥,他們一個個都說要不得。大哥說了,他們就懂打打漁,幹一些工匠活兒,其他一點兒都不懂。廠地幫我們整好,房子幫我們建,其他就不能預他們的份兒。”
“小妹……”朱思雅哀求看着陳星淩,問:“你能不能再考慮考慮?”
陳季星卻不舍得勉強妹妹,低聲:“淩淩她如果有空,早就答應了。她隻是實在沒空,也不好放棄手頭剛剛起步的事業。”
朱思雅聽丈夫這麼說,不好意思再開口,隻是仍有些不甘心看着陳星淩。
陳星淩暗自不忍心,畢竟都是自己最親的骨肉至親,他們如此需要自己,怎麼也得争取幫上一幫。
“要不這樣吧。其實,我給你們提的這個建議不一定可行,我們不如趁着現在有時間試一試。如果賣得動,我們再大規模招收員工來幹活。如果賣得不好,你們再考慮搞其他行業。”
陳季星和朱思雅對視一眼,有些反應不過來。
“什麼意思?試一試?”
“對。”陳星淩解釋:“就是提前試業,看看能不能做得成。如果能賣得好,我們再選擇從事這個行業,如果不行,也不用投入太多本錢,及時止損。”
其實,鼓勵四哥四嫂從事這個行業,她也隻是一時心血來潮覺得很不錯,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她對這方面沒什麼經驗,四哥和四嫂顯然更沒有,甚至是一點兒主意都沒有。
“冒冒然從事一份完全陌生的行業,一口氣要投資那麼多,心裡沒底是再正常不過。所以,我們可以先試業,看看這種買賣能不能成。如果能成,那我們再來大規模投資和生産。”
陳季星和朱思雅總算聽明白了,先後露出笑容。
“怎麼試?該怎麼辦?”
陳星淩仔細想了想,答:“其實,渝城這邊的繡花技藝曆史悠久,追溯起源可能得一千多年。這邊的繡法很奇特,比如剛才四嫂說的镂空和墊高繡法,都是這邊的獨特繡法。圖案漂亮,多彩多姿,不僅有實用價值,還有藝術價值。目前這邊的繡花商品都是外地商人來收購,然後賣去國内其他地方。”
朱思雅趕忙道:“我們去問過了,本地很多女孩子都會幹,隻是賺的錢不多,所以都隻是閑暇的時候繡一些自己用,比如枕頭套啊,被套呀,還有一些桌布。”
“也有一些人靠收購為生。”陳星淩是渝城土生土的女孩子,所以懂得比較多:“一般都是小作坊模式。自家把花紋印刷好,然後一張多少錢雇女孩子和婦人們去繡,一概都是拿回家去繡,繡完結清費用。收購的商人直接找小作坊收購,然後運送到外地去賣,以此獲得利益。”
“哦哦。”朱思雅點點頭。
陳星淩想了想,提議:“我們不如先學一學收購商,一一去小作坊走動,先買一千張下來,然後通過船運公司托運出去。如果賣得好,我們再成立一個繡花廠,雇傭一些手藝好的女孩子或婦人,給一定的保底工資,固定時間幹活,争取弄成工廠的模式。”
“好!”陳季星聽罷十分激動:“這個方案很好啊!可以确保萬無一失,省得中間哪個環節不對,浪費時間精力還得虧錢!”
“嗯嗯。”朱思雅也趕忙附和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