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一百七十七章 不是什麼錢都能掙到的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羁中馬 7575 2025-04-19 15:37

  井頭先放在了一邊,李建國和陸英明看到焊在一起鋼筋,都樂了起來。

  “來來來,好久沒有打井了,今天看看咱手藝落下沒有。”陸英明從自行車上解下鋼筋,豎起來走到挖的坑邊。

  李龍放好自行車跟了過來,就看到坑的一角被挖出一小槽子,這槽子很深,裡面已經出水了,看着比較渾濁。

  李建國和陸英明兩個握着鋼筋就直直往那個小坑裡杵了下去。鋼筋的一頭磨尖了,這一下子就下去了半米多。

  開始下得很快,不過再下去五六米的時候,再往下就能聽到碰撞石子的聲音,這是打到砂石層了。

  “現在大活才開始。”李建國和陸英明兩個停下了手頭的動作,靠在土坑邊上,一人卷了一根莫合煙,邊抽邊回憶着以前打井的經曆:

  “咱這地方水線算是高的了。我記得那年在銀行打井,那鑽頭往下打下去十來米才到砂石層,那砂石層足有七八米厚,鑽頭都磨的鈍了……”

  “城裡不一樣。咱們這鄉下打井就容易和多。”李建國抽了一口煙說道,“找好地方的話,連砂石層都不用過多少就能打通。像那公用井,那出水點多好……”

  “咱可沒那本事,有也不在院子裡,安心在這裡打吧。”

  李龍跳下土炕,有些好奇的抓着鋼筋用力提起來,再往下杵了下去。

  下面很硬,杵下去感覺直接碰到了石頭,很難深入。

  “不好鑽吧?”陸英明笑着說道,“當年我們用的那個大鑽還麻煩,那打口井得好長時間,咱這壓井容易,今天就能裝好出水!”

  看着李建國和陸英明自信的笑容,李龍也就信了。

  梁月梅的陸家大嫂兩個人在做飯。外面的竈台上炒着菜,裡面的竈蒸米飯。李龍聞得出來,一個韭菜炒雞蛋已經出鍋了,還有一個肉菜應該是紅燒肉——前兩天拿回來的野豬肉派上了用場。

  吃過中午飯,李建國和陸英明繼續打井,李龍則騎着自行車去找材料——他想起來壓井要打好,還需要磚頭支撐,水泥砂石料,搞個堅固一些的。

  記得上一世李建國家在院子裡打壓井已經是十幾年後的事情,那時打完就用磚頭墊着,沒用水泥抹上,那磚頭是活動的,用不了多久就塌了,所以必須經常加固,比較麻煩。

  李龍騎自行車去縣裡買了兩袋水泥,然後又在公社小河邊鏟了一袋子粗砂。最好找的是磚頭,老馬号那裡因為先前分隊産,一些半截磚頭有不少,李龍把水泥這些卸下後就去撿了一些回來。

  等他把磚頭湊齊的時候,李建國和陸英明這邊已經開始往下下水管了。

  “打好了?到位了?”李龍有些疑惑,“這麼快?下面出水了?”

  “嗯,打到砂石下面的水層了。”李建國笑着說,“你是沒見,把鋼筋拔出來的時候,那水直接就噴出來了,下面水量真大!”

  “味道咋樣?”李龍又問。

  “清甜!水好得很!”陸英明笑着說,“這水啊,比那邊公用井的水都好,比小海子邊上的自流井水也好!”

  “那真好。”李龍由衷的開心,“那我現在和水泥砂子,等會兒就把井座給壘起來。”

  接下來,梁月梅陸大嫂兩個和水泥拌沙子,李建國和陸英明将挖出來的坑填起來,隻餘下那個打下去的管子。

  等坑填實後,他們就開始在管子這裡壘井台,李龍則是挖一條從壓井這裡到院子裡面的水溝,以方便多餘的水流到菜園子裡去。

  井座壘好,上好壓井頭,接下來就是等了。

  “明天早上就能用了。”李建國說道,“明天還得用水潑一下,免得水泥裂了。”

  “這剩下的水泥砂子咋辦?”梁月梅看着還剩下一堆拌好的水泥砂子問,“不能浪費啊。”

  “浪費不了!”陸英明笑着說,“你家不是養豬了嘛,那就直接打兩個豬食槽子呗!”

  “打豬食槽子?”李龍腦海裡隐隐有了點印象。

  這時候用水泥砂子建東西,因為财力的關系,水泥用的少,砂石用的多,所以東西結實不結實,不好說。

  到後來,生産條件好了,抹水泥槽子都是直接抹,但這個時候是需要用水泥拌上大量的砂石,原地挖個坑,在坑裡把槽子給抹好,然後再填土,不需要填實,過一段時間水泥砂石陰幹後再把它挖開,看完整情況。

  因為水泥用的少,又沒有鋼筋加固,所以搞得豬食槽子容易爛,通常三個會爛掉一個。

  “抹的時候,用幾根葦子當筋,應該不容易爛。”李龍突然想到了上一世聽說的豆腐渣工程,那是用竹竿代替鋼筋,建樓自然是不行的。但現在如果用葦子當筋抹豬食槽子,是一點問題都沒有。

  “能行嗎?”陸英明有些疑惑。

  “有啥不行的?”李龍笑笑,“就跟拓土塊需要用麥尾(yi)子和泥巴一樣,那麥尾(yi)子的作用,就是這水泥裡的葦子一樣。”

  “那就試試!”李建國覺得李龍說的在理,“反正也不費啥。”

  正好現在也沒啥事,天黑還要一段時間,幾個人就分工,李龍去找合适的葦子,李建國和陸英明擔着這粗放的混凝土去居民點外面找合适的地方。

  幹蘆葦很好找,誰家都能抽兩捆出來——因為入冬農閑的時候,抽葦子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副業資金來源(具體方法後面會說)。

  李龍找到合适的葦子,提着鐵鍁去了南邊,這時候李建國他們已經掏出了合适的坑,開始把坑打平了。

  要抹出合适的豬食槽,至少土内面是要非常平的,李建國他們就用鐵鍁把土面拍得平平整整的。

  李龍量着坑,開始用鐵鍁将蘆葦剁成長短相應的一截截,在李建國他們抹水泥砂石的時候,把蘆葦給架上去。

  兩個豬食槽抹好後,太陽已經落山,又晾了一會兒,感覺水泥已經開始凝固,他們才慢慢往裡面加土,盡量保持着不讓土給水泥面造成大的影響。

  這一切做完,天已經黑了,李家這邊梁月梅燒了湯,兩家人說說笑笑加餐了夜宵,直到很晚才散去。

  第二天一早,李龍就過去看壓井的井座,水泥摸着已經硬了,但還沒幹。

  一家人沒敢用,李龍又去看了看居民點南面的豬食槽那裡情況,沒人過來動,不過肯定應該也沒好。

  一直到中午,李龍看表面的水泥已經幹了,便試着在壓井頭裡放了一些引水,然後壓了起來。很快,壓力傳來,使勁壓幾下,一股子水就從壓井嘴裡流了出來。一開始水還有點渾濁,很快就變清了,水量的确很大,壓兩下就一大股子水,李龍就着壓井嘴接着一捧喝了一口,真的很清甜,很涼爽!

  好了,這一項大工程算是完成了。

  想來用不了兩天,全居民點的人應該都會知道李家打了壓井,附近的人家應該也會到這裡來挑水吃,畢竟這水多幹淨!

  吃過中午飯,李龍用麻袋将小口徑步槍卷起來捆在大梁上,蹬上自行車,往村外騎去,他得進山了。

  一路騎行來到縣城,李龍先是去了大院子。廂房裡的貝母有一部分已經晾幹了,李龍把這些貝母收了起來。他過來看主要是擔心這些晾着的貝母會壞掉。畢竟貝母比較多,晾起來他也比較粗放,真要壞掉了,那也沒辦法。

  還好,貝母質量不錯,房子裡溫度濕度也還行,這幾天天氣也給面子,沒出啥問題。

  從大院離開的時候,李龍又多帶了一些子彈,說不定能打着些獵物了。

  李龍先去了小白楊溝。看到李龍到了,謝運東他們挺開心,聊了一會兒,李龍檢查了這兩天新編的擡把子,看着質量都不錯,他很滿意。

  “那些人再沒來。”謝運東說道,“咱現在擡把子已經編了二百多了,最多十天,就能收工了。”

  “那就讓大家加把勁,我看這段時間大家的頭發胡子都長了,衣服也髒得不成樣子了,是時候該回去了。”

  “也是,雖然幹活掙錢,但一段時間不回家,還是怪想的。”謝運東笑着說道,“那我給大家說說。”

  李龍看太陽已經落到了山頂,便蹬着自行車往自己的木屋而去。

  一路上沒有看到獵物,倒是聽到遠方山裡幾聲狼嚎。

  回到木屋,李龍看天還沒黑,在外面點起簡易竈,随便搞了點吃的,吃完便滅了火,回屋睡了。

  第二天早上起來太陽已經升了起來,李龍這回慢悠悠的出門洗漱,然後熬粥做飯。

  吃過後,他原本打算收拾好然後去小白楊溝,正收拾着,就看到溝口那邊有人背着個袋子往這邊走過來。

  李龍一下子警惕起來,轉身就去屋裡将小口徑拿了過來。

  看到李龍拿槍,那個人也緊張起來,他立刻高聲喊着:

  “我是林業隊那邊介紹過來的,說你這邊收貝母……我就是挖貝母的……伱别緊張,别開槍!”

  一聽對方是挖貝母的,李龍松了口氣,高聲喊道:

  “那你過來吧,你拿多少貝母?”

  “八公斤多,就這兩天挖的。”那個人慢慢往這邊走,邊走邊說,“我不是一個人,别人還等着我拿錢回去……”

  “為什麼不下山到縣裡賣給收購站?”李龍發出疑問,自己收的價格可比收購站低不少。

  “我們……是從内地來的,沒戶口,去了怕被抓起來分到兵團去幹活,聽說抓到要麼到沙漠裡去幹活,要麼就遣送回去,我們不想回去,想先掙些錢,再找份工作……”

  好吧,李龍覺得這種傳聞有點過時。

  他等那人過來後說道:

  “現在沒有遣返一說了。各地都缺人,兵團其實進入後算是職工,以後老了是有退休金的。不過現在小農經濟,做點小買賣也不抓了,你們……聽的這消息是十幾年前的吧。”

  “但是不敢。”那人走近後李龍發現看不出具體年紀,說二十三十四十都有可能,胡子一大把,頭發亂亂的,衣服上很多補丁,布鞋也破了口子,就連口袋也是布口袋。

  “把貝母倒地上我看看,你們稱過沒有,多重?”李龍問道。

  雖然對方說的很清楚,但李龍基本的警惕心還是有的。

  “稱過,八公斤高高的。”那個人說道,“其實我們還有,但那幾個人說……還是先賣一次再說。”

  說着他就把貝母倒在了李龍木屋前的木地闆上。

  貝母很幹淨,大小都有,但沒有髒葉子、沒有泥巴,應該是挑撿過的。

  “這貝母不錯,我的收價你們應該也打聽過吧?”

  “打聽過。其實我們是讓林業隊的沒收過一次,他們人撤了,我們換地方重新挖的。”那人也老實,說道,“一公斤三塊……”

  “這貝母,三塊我收了。”李龍看得出來,這貝母挖出來後有一段時間了,應該是每天都晾曬,所以半幹,而且沒有爛的、發黴的。

  保存的不錯。

  “給你二十五塊錢。”李龍掏錢,數出兩張大團結,和一張五元的遞了過去,“如果後面還有,那就早晚過來找我。”

  “行行行。”那人接過錢,雖然隻有三張,卻還是仔細數了數,然後有些激動的給李龍鞠了躬,轉身飛快的提着袋子離開了。

  李龍看着這人的背影,有些感慨。

  在這個時代不少内地人眼裡,這裡能吃飽飯,有工作機會,但過來後發現,除非有機遇,否則的話最基本的還是在地裡刨食。

  這些人不想當農民,那麼就會想各種辦法。大多數還是做小買賣,還有就是打工。後續會有許多走街串巷收破爛、收酒瓶子,或者拿着一包工具去建築工地上打工。再後來就是拾、打長工等等。

  真正想來兵團移民的雖然有許多,但後悔的也不少。

  李龍一邊感歎,一邊把這些貝母收拾起來裝進麻袋,放進小房間,打算等離開的時候再帶走。

  林業隊的人雖然離開了,但這些散兵遊勇反倒給了李龍一個很好的掙錢機會。

  有錢,誰不想賺呢?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