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優越的姜記者和不配合的李龍
盡管已經到下午了,但陽光照在身上,特别是裸露的皮膚上,還是很疼。
一直走到小海子附近,水汽随着風吹過來,才感覺到幾分涼爽。
上到堤壩上,李龍就看到有幾個人正在海子裡面下着網——主要還是在水邊不深的地方,有兩個人探到了李龍最先下網的地方——那裡有直接往水裡去的槽子,槽子邊上比較淺,适合走路。
“看來賣魚還是掙錢,這跟着逮魚的人不少。”李龍笑着說。
“這兩天賣魚的也有好幾家。”李青俠得意的說道,“不過沒一家有咱們賣的好。我騎着自行車,早早就馱着魚到市場,八毛一公斤,不到一個小時就賣完,往回拐的時候他們才到市場。”
李龍這才明白為什麼昨天看到孟志強,他會那麼一種表情。
“老爹,今天到哪裡下網?”李龍跟着過來的,也就沒把自己當主力,他問李青俠。
“咱們去南面。那裡邊上都是葦子,他們下不了網,有水道能進到裡面去,今天你來了,劃輪胎下網的事情歸你了。”
李青俠已經了擺脫了先前看熱鬧的身份,現在有點運籌帷幄的感覺。
“行。”李龍自然是沒啥意見,在哪裡下不是下?
三個人走到小海子南面,李龍環視着看了看,發現西南面,梁文玉他們所在的村子裡小麥也已經收幹淨了,零星有人在地裡拾麥穗,還有羊也在麥地裡吃草。
他把輪胎放下去,自己坐上去,陶大強急忙把網袋遞了過來。
“行,看我的吧。”李龍用撥水闆劃着水往裡而去。
才進去沒多遠,就驚起不少水鳥來。
李龍有點擔心。這些水鳥有野鴨子、水雞子,還有一些不知名的,一大群。這要是纏到網上,那這條網就别想着逮到魚了。
他把輪胎劃進水道三四十米,前面開闊起來,是一大片水域,水不算深,能從清徹的水看下去,也就一兩米。
這一片開闊的水域中間長着不少水草,水鳥不去,李龍便繞着這一片水草,在水草和荒蘆葦叢中間下了網。
下網的手藝沒丢,李龍扭頭的時候看到李青俠也下了水,他應該是在下那個水盆。
這一片也不知道溝魚多不多。
李龍下完網,劃着輪胎上了岸。陶大強把他拽了上來,李龍說道:
“這裡面水鳥太多了,明天說不定一次有挂着幾個,到時魚可能就逮不多了。”
“嗨,誰說不是呢?”李青俠聽李龍這麼一說,立刻就說道,“有兩天下的網上挂着兩隻野鴨子。那網上逮的魚就少一半——二三十公斤,我差點都不想去賣了。”
“那也不錯了。”李龍笑笑,“比他們那些人下的網強。”
“那當然,現在還有人不會下網哩。”李青俠的聲音變小了,“他們還把網兩頭一綁,就跟攔網一樣——聽說最多的,四條網逮二十公斤魚,就沒聽說過有上三四公斤的大魚……”
李龍沒說啥,三個人便一起往回走。
“龍哥,”陶大強突然說道,“這段時間你還上山不?”
“過兩天上。山上蘑菇還能撿幾天。”李龍說道,“撿完了,蘑菇季結束我就回來了。”
陶大強聽完沒說話。
“有啥事你說?”李龍說道,“我看能辦我就辦了。”
“那個……”陶大強突然有點扭捏,“那個……給我說了個對象,我想讓你參謀參謀……”
“這個參謀不了。”李龍直接拒絕,“這我也沒結婚,和你差不多,我咋能給你參謀哩?過日子是你們兩個過,你覺得行就行。”
兩世為人,李龍自認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出人品好壞的人,況且這個人性是複雜的,就比如自己剛一重活的時候,覺得吳淑芬挺讨厭,但處在她的位置上,那不也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有錯嗎?
他沒辦法去評判别人,更不可能去給陶大強說兩個人合适不合适。
陶大強有些失望,李龍笑着說:
“我這麼和你說吧,你看,我覺得合适的,你不一定合适。畢竟我不是你,對吧。你過日子要求不高,到時和你爸是沒辦法分家對吧?那結婚就得考慮和你爸一起生活的事情。”
說着他扭頭問李青俠:
“老爹,以後你們倆是跟着我大哥還是跟着我?我結婚肯定是要分出去的……”
“那我肯定跟着……我跟着啥啊?我還得回老家哩!”李青俠差點兒被李龍拐到溝裡去,然後他反應過來了。
“還回啥,在這裡呆着多好!”李龍嬉皮笑臉的說,“你回去能一天掙這麼多錢?能吃的這麼好?能過的這麼自在?”
“我就是過得這麼自在,才更得回去哩!我過的好了,得讓那些老家夥們知道……知道我大兒子到北疆來是享福來了,可不是受苦來了!”李青俠語氣裡帶着自信,還有一些複雜的情緒。
三個人回到院子,李龍眼尖,他問道:
“電拉上了?”
“拉上了拉上了!”杜春芳笑着說,“屋子裡可亮堂了……比點五六個燈還亮哩!”
“那看來得準備買電視機了。”李龍笑着說,“咋說有電了,這晚上光聽收音機也不行啊。”
“那不能。”李青俠說,“這電視啊,得買,不過不是現在。等我再逮幾天魚,到時出錢也有我一份兒……”
李龍能理解李青俠的心思。
在老家,李青俠六十多歲,算老頭了。除了在那幾分麥地裡忙活,再沒有施展用武之地了。偶爾和差不多大或者比他還大的晚輩一起打打牌,再沒啥事可做。
老家人多資源少,想掙錢就很難,哪可能像在這裡這樣,每天逮幾十公斤魚拉到市場裡就能賣幾十塊錢?
這是李青俠一輩子都很想像的。
他從小到大,這趟來北疆之前,身上裝過的最多的錢,也沒超過一百塊!
但現在呢,身上的錢已經快有五百了!
五百塊能幹啥?在老家,能蓋一棟青磚大瓦房了,能買一匹馬一架馬車了,能買兩輛自行車了——這樣的家庭,在老家村子裡,沒幾家!
話說錢是男人的底氣。身上有錢了,李青俠越發自信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回家去看看——當然,他也希望自己手裡的錢,給大兒子李建國的家出點力。
自己還能掙錢,這就是證明自己還沒老的最好表現。
“哪用着得你出錢?”李龍笑着說,“你的錢你留着,想咋就咋……”
他們在讨論着這個話題,陶大強有些羨慕,不過他啥也沒說,悄悄離開了院子,回家去了。
既然龍哥不參謀,那對象的事情,就得自己決定了。
院子裡,鍋裡煮着東西,空氣是彌漫着一點點粥香,李龍猜測應該是在熬大米粥。李娟正在鍋頭前燒着火,看着李龍後笑着叫着小叔。
李龍應了一聲,然後問道:
“娟,你爸媽還在場上呢?”
“嗯,縣裡人在麥場上看着哩,說讓盡快把麥打掉,後面天氣可能不太好。”
這方面李龍沒啥發言權。交公糧這在農民看來似乎是天經地義,當然上一世到新世紀,關于農民交公糧後的養老問題,李龍也沒參與讨論,沒意義。
正說着話,李強從院子外面跑進來,他曬的很黑,身上的小背心上全是泥巴,手裡提着一串用芨芨草串起來的鲫魚,有幾個還活着。
“小叔!有人去老馬号了,我聽老羅叔說好像是啥幹事?采訪啥的,他聽說你回來了,讓你趕緊去哩!”
李龍原本還想打趣一下李強,聽着這話,這也沒空打趣了,騎上車子就快速往馬号而去了。
出了院子,他還聽着後面院子裡李娟在那裡訓着李強:
“天天不幹活就知道玩!看你衣服髒的,去壓井那裡洗去!今天衣服你自行搓!搓不幹淨看我不收拾你!”
來自血脈的壓制啊。
李龍到了老馬号,就看到馬号外面停着一輛二六大鍊盒的女式自行車,和顧曉霞那輛有點像。
姜至渝早就想下來采訪一下了,可惜這段時間鄉裡一直在忙。今天她是好不容易才跟着副鄉長下來到村裡,主要是采訪夏糧收獲的事情的。
夏糧收獲的采訪她去年就寫過,所以今年并不是很在意,反倒是這個特種養她非常感興趣。
“姜幹部,你小心點,那鹿看着好看,那是會頂人的!”老羅提醒着。
兩頭小鹿這時候長的已經和成年羊差不多大了,但那顔值可比羊要好太多了,姜至渝感覺很可愛,伸手隔着欄杆就去摸。
那兩頭馬鹿也不怕人,看着姜至渝伸手,就伸嘴過來,還舔了一下她的手。
“真可愛!”姜至渝就想進去看看。
“進不得啊,它們真的頂人哩!”老羅可擔心把這個年輕漂亮的幹部給傷了——許成軍這憨貨,把人帶過來後就跑掉了,也不知道李家強強把話帶到沒有,小龍快來啊!
姜至渝強烈要求進去給小鹿拍兩張照片,老羅攔不住,就隻能放開門讓她進來。
剛照了兩張照片,那鹿就對陌生的姜至渝産生了不滿,畢竟沒給它們帶吃的——姜至渝正在給其中一頭小鹿照相,另外一個繞到她身伸,突然就一頭頂了過來,把它給頂了個屁股墩!
李龍進院子的時候,剛好看到了這狼狽的一幕。
老羅叔吓壞了,急忙把鹿趕開,把姜至渝給扶了起來。
“老人家,不怨你,是我不小心。”姜至渝還覺得不怪小鹿,她把小鹿的這行為歸結為動物的天性。
“你們還是出來吧。”李龍忍不住說道,“呆在裡面,呆會兒搞不好兩頭鹿都會頂你,你看那個狍鹿子也在虎視眈眈的,它可是有角的!”
他這麼一說,老羅急忙就掩護着姜至渝從圈裡走了出來。
“你是李龍?”姜至渝一點也不尴尬,主動問道:
“這鹿、狍鹿子和野豬都是你抓來的?”
“是的。”李龍聽出來這記者味兒,很正常的說道,“我算是林業隊的護林員,在山裡巡察的時候會碰到野生動物,有些是打到的,有些是山裡的牧民朋友送給我的。”
“那你是怎麼想起來把這些動物養着呢?有沒有什麼緻富規劃呢?這些野生動物應該比普通的家畜值錢吧?”
“沒有,”李龍回答的很随意。他能聽出來,姜至渝家境應該很好,所以采訪的時候,語氣中會自然而然的帶着一股子優越感。
他無感,這很正常,畢竟人家有那個條件。至于自己,過耳不管就行。
沒想到李龍說的這麼幹脆,姜至渝覺得這樣不行啊,她想了想說道:
“據我所知,這些動物是和你哥哥李建合并一起作為養豬場的一部分,你們沒有分家嗎?關于這個你有什麼想法?”
“沒有什麼想法啊。”李龍很自然的說道,“本身就是我大哥的養豬場的分場,家裡最開始沒搞那麼大的地方,不然也不會放這裡。當然,後面等家裡的那些豬養大了,處理一部分後,再看我哥決定是放在這邊養還是弄回去。”
養豬嘛,不寒顫。
姜至渝也是頭一回碰到李龍這樣的采訪對象。以往碰到的,要麼侃侃而談,大談自己怎麼有規劃、怎麼緻富,以後怎麼帶動鄉親緻富等等。要麼就三棍子打不出來屁,需要自己一句一句的引導。
李龍純就是思路很清楚,但能看出來他并不怎麼重視這個采訪,很随意。
太随意的,反倒讓姜至渝很不開心。你不重視這個工作怎麼能行呢?這可是政治任務啊!
當然,在她看來,李龍有義務配合她的采訪。
但她又不能說李龍不配合,畢竟她問的什麼情況,對方都回答了,隻是答案和自己想像的不那麼一樣而已。
姜至渝絞盡腦汁,算是完成了一篇采訪,隻是回去再潤色的時候,就有點難了。
好在她這方面的水平還是有的。一晚上加工,稿子出爐,然後就是寄出。
李龍沒想到,這稿子對他的影響,還比較大。(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