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第七百十六章 熱熱鬧鬧的場面又回來了——懷念中

重生八一漁獵西北 羁中馬 8263 2025-04-19 15:37

  李建國正在院子裡篩選花葵瓜子。這些花葵是他種在打瓜地北頭的,牽回來在自家院子裡一盤盤敲出來,然後揚去殘花,簸去癟籽,剩下的就收起來放袋子裡,打算冬天的時候閑了掏一些出來炒一盤大家磕着吃。

  李龍先前的那些話,讓他覺得種花葵其實也挺不錯。

  包産到戶,分田到家第三年,現在已經時不時有人騎着自行車或者趕着馬車過來上門上收那些零碎的農産品了。

  半個月前有人過來收花葵,收出來的收購價是九毛,油葵價的兩倍多。

  李建國沒賣,想着家裡也不缺這仨瓜倆棗,便沒有賣。畢竟花葵炒着吃不髒嘴,油葵炒着吃香是香,但磕完一嘴黑,不好看。

  現在再想想,如果大面積種花葵的話,還是有搞頭的。

  門市部裡炒熟的花葵不是按公斤賣的,而是用小紙杯或者搪瓷缸子。

  一小紙杯——其實就是用報紙折的三角,撐開口就可以裝瓜子,那一小紙杯能有五十克不到吧,開始賣五分,現在漲到一毛了。

  搪瓷缸子盛的多,賣的也貴,兩三毛錢。

  算起來就是炒熟的花葵其實要按公斤算,一公斤兩三塊錢。

  所以要按生的花葵算,這一畝地收個一百多公斤,賣的話,明年可能會漲一漲價,按一塊錢算,那也比種麥子強。

  主要是這個花葵的市場比打瓜籽大的多,大家普遍都磕這個,縣文化宮放電影錄相的時候,基本上進去的年輕人都會買一些。

  現在農閑了,隊裡門市部那些閑人喝酒谝傳子的時候也會買一些。普通老百姓過年的時候,家裡如果沒種的話,也會買的。

  梁月梅在菜地裡清着最後的那點辣子。菜地種辣椒,如果不是打霜的話,通常會讓其一直長,而辣椒也通常會一直結,一直到紅透。

  對門陸大嫂匆匆趕進了院子,對李建國說道:

  “娟他爸,你咋沒去老馬号?小龍在那裡推土拉砂石料幹活,好多人都去了。”

  李建國站了起來,問道:

  “已經開始了?我還等他過來說哩,嘿,這小龍……我現在就去。”

  “那我也過去了。”菜園子裡的梁月梅手裡還抓着辣子,匆匆走了出來,“我去看看要不要做飯。”

  “你去前院和老娘說一聲,我把拖拉機發動着。”

  李建國和梁月梅一起過到老馬号的時候,其他幾台拖拉機已經離開去拉砂石料了。

  王财迷已經不再鎮定的站在門口指揮了,他跑過去把王大貴從拖拉機上趕了下來,自己去操作,免得太費油。

  李建國和梁月梅進到老馬号的時候,看到李龍正在剝野豬的皮。李龍看到大哥大嫂過來,不等他們問,便說道:

  “嫂子,家裡酸白菜腌了沒有?”

  “腌了,咋?”梁月梅問道。

  “撈一些過來吧,再泡上粉條,今天中午咱們吃酸菜粉條肉,再蒸上一大鍋馍馍……”

  李龍說着感覺嘴裡口水都多了起來。

  這種菜通常隻有冬天殺年豬的時候吃,平時難得吃到,能吃到也沒那個味兒。

  “好。”梁月梅應了一聲,轉身就往外走。

  剛才她看到了堆放的那些砂石料,知道來的人不少。

  後面陸英明兩口子也過來幫忙,梁月梅把陸大嫂拉走了,陸英明把自行撐在院子裡,然後和李建國一起開拖拉機去拉砂石料了。

  王财迷這時候心裡疼啊,這趟虧了。這鹽堿地下面土特别的硬,推起來特别的費勁。真要硬推也能推出來,但那油費就高了去了。

  但沒辦法,也隻能推啊。雖然他财迷了一些,但應了别人的事情,那就得做。

  王大貴跑去院子裡看李龍剝豬皮,順便吐槽了這件事情。

  “那你們不如先犁了,犁完再推,那不是容易的多嗎?犁總比推要省勁吧?”

  “嘿,那還真是!”王大貴一拍大腿,轉身就跑,要去告訴他哥。

  其實按理說他們應該最先想到這個的,隻是隊裡用推土機的時候少,犁和推兩者配合起來的更少,所以就沒想起來。

  所謂當局者迷就是這樣吧。

  陶大強幫着李龍把豬宰了,李龍剝皮的時候他就在幫着老羅叔架竈,等李龍開膛的時候,他就去清理内髒,兩個人配合的非常好。

  好久沒有這樣一起幹了,兩個人也算是默契。

  老羅叔抽空把面發上。外面的人多,他發了一大盆面,呆會兒吃饅頭的人不會少,這時候的小夥子飯量也大,三層籠蒸的饅頭也不知道夠不夠。

  李龍在陶大強洗腸子的時候,割去槽頭肉,換刀切成片。

  後世趕時間,肉塊切的大,那樣就需要熬炖好久,他把肉片切小點兒,好入口。

  這野豬不大,槽頭肉不過三四公斤,顯然是不夠的。

  所以李龍又割了一塊五花,一起切進去。

  外面一個竈裡面一個竈,來不及弄兩個菜,李龍就打算隻搞一個菜,酸白菜粉條炖肉,管夠。

  沒一會兒,梁月梅騎自行車帶着陸大嫂就過來了。陸大嫂在後座上斜坐着,手裡端着盆,盆裡是酸白菜和粉條。

  兩個女人過來後,這整治酸白菜炒肉的事情就交給了她們,李龍過去給陶大強幫忙翻腸子。

  腸子翻完,拖拉機下一趟已經開了過來,砂石料陸續卸在王家兄弟推出來的坑邊上,就等着地基推好後,再把這些砂石料給鋪墊下去。

  李龍聽到拖拉機聲響,趕出去看着謝運東他們要把拖拉機開走,便喊着:

  “再拉一趟,再拉一趟吃飯啊。蒸的饅頭,酸白菜粉條肉管夠啊!”

  “好哩!”拖拉機上的人喊着,然後就開着跑了。

  勁頭大的很。

  吃飯的時候已經快三點了。

  沒那麼大的桌子,每個人發一個搪瓷盆,饅頭就在籠裡,熱呼的,大鍋裡的酸白菜粉條炖肉,難得的肉比白菜多。老羅叔給拿饅頭,梁月梅給盛菜,筷子自己拿,不夠了幹脆就折兩根樹棍也能用。

  王财迷這時候也不說推土費油了,這些人裡面就他吃的最帶勁,盛菜的時候他還專門讓梁月梅多打點肥肉,那大肥肉片子炖的非常爛,就跟吃嫩豆腐一樣往嘴裡扒,也不怎麼嚼,就咽下去了。

  反倒是那些酸白菜,一直留到最後,感覺到嘴裡膩了,才吃一口。

  這菜油水大,剩下的菜湯也不浪費,饅頭泡進去拌一拌直接就吃掉了,吃完的搪瓷盆都不怎麼用洗,用饅頭擦的幹幹淨淨。

  “休息半個小時咱們接着幹啊,這還得幹兩天哩,砂石料可不能少。”謝運東還沒吃完就發話了。原本過來是義務幫忙的,李龍這邊把後勤保障搞得這麼好,如果再不好好幹,那真就對不住這頓肉了。

  王财迷看着拉砂石料的小四輪拖拉機突突突的離開了,他并沒有動窩,隻是把搪瓷盆交給弟弟王大貴,讓他去幫着洗一下。

  洗完之後,王大貴把搪瓷盆放回到院子裡的案子上,拍拍手,走到王财迷跟前,說道:

  “哥,走吧,咱也得幹活了。”

  “急啥?緩緩。”王财迷擺擺手,“歇會兒。”

  王大貴有些不解,問道:

  “那不得早幹完早收工嗎?”

  “你懂啥?”王财迷看左右無人,低聲說道:

  “這幹一天,就能在這裡吃一天的肥肉片子,你嫌這肉難吃啊?”

  “哪難吃?好吃的很,大鍋煮的肉就是香啊!”王大貴急忙說道。

  “那不就對了?你着急忙慌的把活幹完,到時人家在這裡煮肉,你還好意思吃?咱們慢慢幹,不急。”

  王大貴看大哥的眼神都變了。怪不得能成自己的大哥,這想的就是周到啊。

  他們兩個是最後從院子裡出去的。就連在院子裡做飯的梁月梅和陸大嫂兩個都回去了,老羅叔看不慣,催了兩回,才把他們兩個催着去開拖拉機繼續推土。

  中午吃的好,下午幹活的人也有動力。一車車砂石料拉過來,李龍下午沒在老馬号停留。他去到磚場看看,現在的磚還算便宜,李龍直接訂了五萬磚,打算建圈牆用。

  至于牲口的棚圈,上面還是用房泥的模式,木頭和葦把子好弄,不需要太複雜。

  當然最簡單的是後世的簡易活動闆房,隻不過眼下沒有。

  磚訂好,等空下來就去拉,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打地基。

  梁月梅和陸大嫂回的時候,帶回去兩盆吃的。饅頭和菜都有,這是給老人和孩子的——她們沒空在家裡做飯,總不能把老人和孩子餓着。

  梁月梅知道接下來幾天都會忙,所以早早就給婆婆杜春芳說好,後面她看好家就行,早上家裡人一起吃,中午她會送回來。

  杜春芳讓她在那邊做好飯就行,自己在家裡怎麼都能對付一口。

  這活是給小兒子幹的,那她自然是全力支持。

  拖拉機先犁後推,地基整的很快,和老馬号并行的五畝地地坑三天多就推了出來,而邊上堆的砂石料已經很多了。

  王财迷這回主動用推土機把那些砂石料推進了地基坑裡,算是把地基給填平了。

  沒有壓路機,眼下就隻能用拖拉機拽着打場用的滾子一遍遍的壓,把地基壓平。

  接下來,就是紮磚牆。

  紮磚牆之前,要把四周的土再清一下,把磚牆的槽子給挖出來,然後搬磚。

  原本拉砂石料的那些拖拉機,又開始去拉磚了。而隊裡過來幹活的人也多了起來。有人搬磚,有人拌水泥沙子,有人專門抹牆,還有些人在臨時紮葦把子。

  老羅叔看着這場面,感歎着說道:

  “咱隊裡有些日子沒看到這麼大的場面了!”

  當初給李龍蓋房子的時候,也沒這麼多人啊。

  “咱隊裡人幹活積極呗。”隊長許成軍高聲說道。

  “嘁!”同來幹活的陶大勇低低發出一聲反駁,“不就是看中人家李龍宰的野豬肉,吃的肥肉了嘛!”

  蓋這個大圈,李龍宰了兩頭豬,天天肥肉片子,煮骨頭,肉湯面管夠。

  這樣的夥食,誰不想過來幫忙?

  李龍倒無所謂,既然人家過來幹活幫忙,那能不讓人家吃好?

  自己賺的錢不少,不在乎這兩頭豬。

  但隊裡的一些農戶家裡條件一般甚至有點差的,一年到頭想要吃到大肥肉片子,或者說這種酸白菜粉條肉,那就隻能等到過年。

  所以李龍這麼做,許多人哪怕覺得這活可能還累一點兒,但也願意過來幹。

  吃的是真好啊!

  就這個連着一個星期的幹活和吃的飯,隊裡有些老人,能記十來年。

  好多年後,隊裡那些老人聚一起在門市部裡吃烤肉打牌憶當年的時候,還會說起當初蓋老馬号旁邊的新馬号的時候,那肥肉片子,吃的是真香啊。

  這時候大家已經不喜歡吃肥肉了,想吃肉,自家沒養豬,但可以随便去市場買買半扇豬回來,想咋吃就咋吃。

  但再也沒吃過當年那種滿嘴噴香的感覺了。

  年輕人會說是當年養的豬用的純糧食,味道好。老人卻說,是因為現在生活好了,當年吃一回肉難得,所以才有這樣的感慨。

  總之,這一個星期,隊裡許多人都吃到了李家的大鍋肉菜,許多人也參與到了新馬号的建設之中。

  新馬号建設的速度之快、質量之好也是超出了李龍的預期。

  他自己也沒想到,因為參與的人多,所以大家幾乎算是竭盡所能,把能施展的本事都施展出來了,免得被行家看出來問題。

  而大家幹活的積極性也很高,不然這麼多人看着,沒好好幹,别人可是會在吃肉的時候笑話的。

  這種場面就是大鍋飯時期都不可能有的。

  新的牲口圈大圈裡面有兩個暖暖兩個敞圈,暖圈冬天放三四百隻羊,四五十頭牛是沒問題的。

  敞圈更大,主要是方便牛羊活動。敞圈的邊上還砌出了食槽和水槽,方便喂料。

  新圈院牆高兩米五,在老馬号大門邊上新開的門,與老馬号共用西牆,算是一個建築整體。

  總之,李龍滿意極了。

  這兩頭豬花的太劃得來了,也太實在了。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