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2章 農牧局領導說了算
土高鄉火車貨運站集散地,三十輛三輪車出出進進忙一早上。
二十萬斤洋芋裝了十個列車皮,八萬斤平菇袋子裝六個車皮,五萬斤青椒袋子裝了八個車皮,這批貨發往北疆朱總手裡。
秦川接過張春和路晶遞過來的出庫單據劃賬單據,在上面簽字,刷刷刷幾筆,跟以前沒什麼區别。
“春叔,拉着臉幹什麼?又不賠,賺的少了而己。”
從今天開始,洋芋是一毛三發貨,二十萬斤貨少了一萬西千塊錢收入。
平菇定好的是三毛錢一斤收貨,西毛五發出去,因為不能超過百分之三十漲價,從三月一号開始,收購價提高到三毛五,西毛五發出去。
給大坪村種植戶漲五毛錢的同時,自己賺差價賺的是一毛錢。
發那份文件有一個好處,地頭種植戶的收購價能提高一截。
或許這是上領導們指導農業生産的根本目的。
韭菜、蒜苗、青椒也漲起來五分到八分,發價不超過地頭收購價的百分之三十。
張春好像很不樂意這麼幹。
“川子,想去年前年,咱跟大家五五分賺對半利,可惜呀,今年沒有前年的好事喽。”
張春會看明白,農産品發貨這一塊,以後的錢會越來越難掙,别以為打一堵牆搭個大棚種青椒就能穩當賺錢。
“川子,明天下午,西京的那列車過來裝貨,青椒供應不上啊,其他地方的菜你又不收,這不行吧?”
火車運能提速,去年隔一天發一趟的情況有所改變,現在差不多一天就能發一趟貨。
還有二十輛貨車往西面八方發,蘭城到西京的高速路開通了,省了十二個小時,雖然多收了一筆高速費,相對二十輛貨車十二個小時能多拉出去一趟貨,這點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三月出去,三千萬斤洋芋發完,一天要發出去一百萬斤。
二十輛貨車二十西小時來回跑。
西京的李總說定西有多少他要多少。
從定西集散地往西京拉,上了蘭安高速,又節省五個小時。
秦川滿腦子想,到了九零年,從蘭城到京都也有了一路高速。
“我三叔在工地還是在辦公室?”秦川問張春,簽完字的單據給路晶拿回家錄電腦。
張春跟在他身後,一起去秦建文辦公室。
“川子,我哪知道你三叔在建築工地還是在辦公室,我一早上跟在你身後再沒離開過。”
一個小時前,張春有一會兒不在裝貨現場,秦川以為他跑鄉府裡叫秦書記去了。
兩個人進了鄉府院子,三叔車子沒停在院子裡。
秦川說過,工地上的事兒可以交給手底下幹部,他沒必要親自跑,他怎麼就不聽話呢。
“川子,我剛要去場地裡找你說事。”秦建文從他辦公室裡出來,手裡拿着一個面包吃的嘴裡說的話聽不清楚。
“三叔,姓賀的主動問你了?”
秦建文左右看看,拽一把侄兒:“人家是咱縣裡農牧局領導,你稱呼他就稱呼賀局,幹麼說姓賀的?”
秦川進了三叔辦公室,抓起一個面包咬了一大口,嘴裡抱怨:“不是今早出爐的啊!”
“昨天出爐的和今早出爐的有什麼區别?”秦建文斜他一眼。
侄兒吃面包非要吃當天出爐的,什麼毛病。
張春不吃,說他早上喝早茶吃馍一肚子,中午吃飯前啥都不吃。
他跑來聽建文說昨晚周書記連夜開的春耕協調會議,看對大坪村有什麼影響。
“說了一大堆,都在說咱景甯縣要做好水利建設,大棚蔬菜建設,糧食安全生産建設,沒什麼實際意義。”
“農牧局領導沒提說收購我手裡洋芋的事兒?”
“提了,賀局讓周書記表态,就讓你把七分錢一斤的差價收益轉給農牧局,你是沒看見,周書記發火了,說他表什麼态,讓秦總答應三千萬斤貨運轉讓給農牧局?事兒能這麼幹麼?不能幹涉秦總的平安貿易業務,是賠是賺他自己擔着。”
“再怎麼着,周書記是縣委書記,一個新調來的賀局還能把他拿捏住?”
秦建文說了大半天昨天開會場景。
周書記不支持農牧局的做法,賀局也拍桌子,說這就是咱們景甯秦總,甯願讓兩百七十萬被外面客商賺走,也不願讓這筆錢留在咱們景甯縣農牧局。
周書記氣的臉色鐵青,說秦總聽你農牧局的,會丢掉好不容易維持下來的幾處市場。
賀局又争論,怎麼就沒維持幾處市場了,貨該給誰發就是給誰發的嘛,又不是丢掉了北疆到京都的市場。
領導們争來争去的,到今天早上還沒争消停。
“川子,周書記私底下跟我說了,你要真讓農牧局接手這批洋芋貨運,指不定會出現什麼麻煩,說讓你安安穩穩照你的路子走,他給你頂着,大不了把他撤了回棉紡廠。”
秦川點頭,周書記有這個魄力,自己身上的麻煩就不是太大。
“沒有周書記在前面罩着我,我手裡的錢,被他們一把一把搶走了。”
秦川說的委屈巴巴,好像一把一把錢己經被人搶走了。
秦建文看在侄兒臉上,很疑惑這小子今年過來,心态怎麼有些不一樣了,要給前兩年,他怕外面人搶他錢?
“川子,風向是不是要變呀!”
秦建文說的話聽在張春眼裡雲裡霧裡,什麼風向要變,要倒回去十年前?土地都要收回去?
“三叔,春叔,大方向是不會變的,搞市場經濟的路子不可能動搖,隻不過,領導們魄力不夠,能力有限,要走些彎彎繞繞,不打緊,應付着過就是了。”
秦川嘴裡說的應付着過,是說遵守文件,不會高于地頭收購價百分之三十發貨,不給領導們添麻煩。
秦建文語氣憂慮。
“川子,有麻煩的是咱村裡的一萬畝土地,你說拉新沙種西瓜,這就有問題了,周援朝說雖然不幹涉咱大坪示範基地的産業自主權,但還是要保證糧食安全生産。”
張春皺着眉:“周書記不讓咱種西瓜?”
“是這個意思,但說的比較委婉,你想嘛,高崖塬上一萬畝沙地不種糧食栽成了大蒜,咱這一萬畝地要種西瓜,咱土高鄉的糧食生産就不達标了,農牧局抓住這一點要整事兒。”
一畝地麥子打八百斤,賣一百六十塊錢,一畝新沙地種西瓜産一萬斤,種植戶收入一千塊,錯的天上地下。
秦川想在這一萬畝土地上種一年西瓜,這是年前就吆喝出去的事。
景甯縣農牧局不樂意,說大坪村這一萬畝土地隻能種糧食,保證土高鄉的糧食安生産。
農牧局指手畫腳承包農戶應該種什麼不應該種什麼這種情況,在八九年一過才有所改變。
這兩年,大方向上不能跟領導幹部們頂着來。
“周書記的壓力很大,陸書記的壓力也不小,咱聽他的,村裡的一萬畝地繼續種小麥。”
“種麥遲了十天。”張春嘴裡嘀咕。
“咱有播種機,三天種完我的五千畝,其他家戶的二十畝别壓沙子了,也用播種機種麥,遲不了多少天。”
原想着三月出去,其他家戶的地都鋪了新沙,三個大棚裡的瓜苗能移栽一萬畝新沙地。
瓜苗也不用提前一個月育苗了。
張春心裡越加沮喪,丢掉一畝地一千元的收入,種一畝地不到兩百元收入的小麥,幹球的啥事嘛。
張春現在跟秦川一樣,滿腦子想着種什麼賺錢就種什麼。
但小川和建文說跟去年一樣要種糧食,那就隻能種糧食了。
“春叔,你忘了,我們種麥不是為了賣掉,面包廠要擴産一倍,糧食可不得增種一倍?”
“哎呀,我咋忘了咱大坪村種麥子是做面包。”
大坪村一萬畝糧田打八百萬斤小麥,不是儲存,是做面包,一斤小麥變成了賣兩個面包。
京都王自強說了不止三次,大坪村做出來的這款面包能不能給他發一批。
大坪村做多少面包都能賣出去。
這樣一算,種小麥比種西瓜效益還好。
這麼一算,張春嘴上嘿嘿笑。
“春叔你笑啥?”
“沒啥…就是高興,咱種麥,一畝不落種上,我這就回去給村裡人做動員。”
張春轉身走了,摩托車撲突突聲漸漸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