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兒子能上學堂,萬氏心裡有些激動,家裡以前的日子過得苦,孩子們平日裡雞蛋都舍不得吃,哪裡想過送孩子上學堂。
不是不想,是不敢想。
可她又不放心女兒,為了兒子能上學,叫女兒抛頭露面做生意,那也是不成的。
清荷明白萬氏的擔心,說全家都去,并不是她自己去挑大頭。
萬氏聽見是全家都去,這才松了口:“行,清荷,你腦子聰明,我和你爹聽你安排。”
估摸着後面要忙起來了,萬氏當天夜裡趕着把棉衣完了才睡的。
家裡的紅薯用完了,萬氏打算先問問老宅那邊賣不賣,生意好的話,再去村裡其他人家裡問。
吃過早飯,萬氏帶上給婆婆做的棉衣去了老宅。
清荷和她爹留在家做些紅薯粉條,過了涼水的紅薯粉條要挂在竹條上晾幹,老泡在水裡容易壞,晾幹水分的紅薯粉條存放的時間才長,不怕壞。
到老宅時,婆婆李氏正在院子裡喂雞,看見萬氏進來,放下雞食盆子道:“老二家的,這一大早的,你咋來了?”
“娘,我上回去集市裡買了棉花,給你做了身新棉衣,你試試看合不合适。”萬氏把新做的棉衣拿出來給婆婆瞧。
“你給我做幹啥,有那錢給兩個孩子做幾身新衣裳多好,我這老婆子過一天算一天的,穿啥新衣裳,多浪費。”李氏嘴裡說着萬氏,眼睛裡卻帶着笑。
“做了,家裡人人都有,娘,你快進進屋試試。”萬氏把棉衣往婆婆手上遞,催着婆婆去換上試試。
“那成,我去試試,你大嫂在後面喂豬,你先去堂屋裡坐坐。”李氏就着竈房門口盆裡的水洗了手,擦幹了水,才拿着衣服去裡屋。
萬氏前腳剛坐下,大嫂劉氏後腳就跟着進來了,妯娌倆拉了幾句家常,就見婆婆李氏穿着新棉衣走了出來,高興得手都不知道往哪裡放了:“老二家的手藝好,這大小正正合适。”
兩個兒媳對着老太太一陣誇,把老太太逗得眼角的皺紋都笑深了幾分。
說笑一陣後,萬氏正了正神色,對婆婆和大嫂說明了來意,劉氏自然是滿口答應。
莊戶人家紅薯種得多,一文錢一斤的價格也沒人買,自家的都吃不完,誰還買回去吃。
接下來連着好幾天時間,一家人都忙着做紅薯粉,做粉條,累得每天晚上倒頭就睡。
好不容易把買來的紅薯都做成了幹粉條,清荷又忙着炒辣椒,磨辣椒面,做辣椒油。
哪怕是個小攤子,要準備的東西也不少,鍋碗瓢盆,桌子闆凳,炭火,調料一樣都少不了,光準備擺攤的東西,一家人都忙得夠嗆。
隔天,周明遠和清荷去了鎮上,找了鎮上的牙人,在靠近碼頭的一戶人家租了一間屋子,五十文一個月。
因着屋子窄小,又沒有窗戶,一直沒人願意租。
清荷倒是不介意,她租這屋子隻用來放桌子闆凳的,總不能每日裡搬來搬去,那也太麻煩了。
租了屋子,跟着牙人買了兩套舊桌凳,清荷又買了做酸辣粉要用的調料,菜籽油,和幾個小罐子。
一切都準備妥當後,周明遠提前一日去鎮上租了攤位。
雲溪鎮的街面上固定攤位都有攤位費,一月十五文錢,裡長安排了人每日來回巡街,防止一些潑皮無賴騷擾店家。
清荷暗暗稱奇,沒想到集市的管理這麼規範,這樣一來,雖說舍了些錢财,也杜絕了很多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