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舒服服吃完美味的牛肉面,清荷搶着付了錢,妹妹的荷包沒有她的鼓,昨日那頓已是花了不少錢,今天哪能還要妹妹破費。
一家子姐妹,既然姐姐給了錢,清霞也就沒再多說,她親昵地挽着姐姐的胳膊,跟姐姐漫步在街道上。
“姐,待會你去哪兒?帶我一個吧,我一個人在家可無聊了。”平日裡孟奎當差,清霞幾乎不會一個人出門,好不容易等到姐姐來了,她今天一天都打算跟在姐姐身後。
“行啊,帶上你,我們今天要去看看有沒有合适的院子跟鋪面,我想在縣裡置點産業。”他們不能在縣裡待太久,今天得把正事先辦了。
清霞聞言,驚喜道:“太好了,姐,你要來縣裡住啊?”
清霞的模樣逗笑了清荷,她拉着妹妹的手,往前走:“别急着高興,最快也要年底去了,我想在縣裡做點新東西,到時候你來幫我。”
“嗯,姐,我也想做事,天天待在家裡一點精神頭都沒有,可無聊了。”清霞十幾歲便自己掙錢,如今讓她天天在家待着,她是一點都不習慣。
要置辦産業,得找中人。
清荷找了中人,向中人說了她的要求,要一間大點的院子和一間鋪面,鋪面最好是兩層的,位置還不能太偏。
院子的位置也有講究,不要離街太近的,離街近的吵得慌,最好是布局好一點,帶個小花園的院子。
她想早點辦完事回家,給中人的錢便給得多了些,要想别人辦事盡心,銀錢上自然要大方點。
中人得了好處,辦事自然積極不少,他比着客人的要求低頭思索了一會,很快找出幾處合适的院落。
既有合适的,當然得早些看看,若是滿意,就早些買下來。
中人領着清荷一行人,總共看了四處院子,清荷看中了第三個院子。
這個院子大小和她想的正合适,兩進的院落,分了内院和外院,有四間正房,左右廂房各兩間,房間夠多,就是家裡人都搬到縣裡來,也能住得下。
後院有個魚池,做了假山廊橋,裡頭正開着荷花,給原本普通的院子,添了幾分雅緻。
除此外院子裡有一口水井,有水井,用水就方便,省了日後挑水買水的事。
牆角有塊空地,瞧着像是種過花草,不過打理得不好,都已經枯死了。
這塊空地圍個小菜園子還不錯,以後住進來,自己也能種些小菜,倒不是為了省菜錢,就是吃個新鮮。
中人會看臉色,瞧着這門生意有門,又領着人前前後後仔細介紹了一番,院子離鬧市有點距離,周圍也不吵聽不到什麼聲音,後門出去則是普通的居民巷子。
最妙的是,清霞認出這院子後門出去的巷子,離她家不過兩條巷子的距離,可把她高興壞了。
這院子樣樣都不錯,離清霞的婆家也近,清荷滿意得很,便和周明遠商量,就買這間院子。
院子不錯,面積也夠大,價格自然也不低,要兩百三十兩銀子,不過這價格還算合理,清荷也就沒再多說什麼。
選好了院子,交了二十兩銀子的定金給中人,中人眉開眼笑地收了銀子,連連保證下午就去找房主,争取下午就去衙門換房契。
院子好買,店鋪就沒那麼容易了,中人帶着清荷看了幾處,她都不是很滿意。
中人不想失去這麼爽快的客人,跟清荷說,讓她等一天,他明天再去多尋摸尋摸,清荷欣然應下,與中人約定後日再看一看。
既是來了縣裡,必然是要去探望鐘靈秀的,清荷禮物都備好了。
跟中人約的後天,明天正好空出來,正好去宋府看看。
清荷半上午去的宋府,在宋府吃過午飯,一直待到半下午才離開。
大半年不見,宋巧巧長高了一大截,舉止做派越發有大家風範。
彥哥兒兩歲了,沒一刻是消停的,清荷在宋府待的這半天,親眼見到鐘靈秀好幾次想揍人。
她心裡不禁想到,眼看元宵也能自己走路了,要是元宵也這麼調皮,奶奶怕是管不住他。
離開宋府時,鐘靈秀又要給清荷備回禮,被清荷勸住了:“鐘姐姐,别備了,回頭我來了縣裡,咱們見面機會多着呢,”
“那怎麼行,我備的也不是光給你的禮物,還有你家長輩和元宵的,你别要,還不讓别人要啊。”鐘靈秀執意要送。
她都備好了,定然是要送出去的,清荷妹子人雖沒經常來,但隔兩個月總會讓她作坊裡送貨的人,給她送些東西來。
最後清荷好說歹說都說不過,隻得收下了一小部分。
鐘靈秀把清荷主仆一直送到門外:“我聽老宋說你們那個村子很不一樣,我可是一直想去看看,就是之前彥哥兒太小,帶着他不方便。等你和小澤成親的時候,我是定然要去見識見識的。”
“我早就盼着姐姐到我家做客了,到時候鐘姐姐可要在我家多住些日子,元宵和彥哥兒年歲相仿,正好能玩在一塊。”都要成親了,清荷還有啥害羞的,大大方方邀請着鐘靈秀。
相聚的時刻總是短暫的,又說了幾句話後,清荷依依不舍地跟鐘靈秀道了别。
她到這個時代已經三年,結交的朋友卻不多,鐘靈秀是一個,再有就是她大嫂譚玉嬌和堂妹清霞,這兩人既是她的親人也是她的好友。
隔日,清荷準時到了與中人約定的地方,中人帶着她看過幾家鋪子後,她選中了一間後面帶小院的鋪子。
有個院子,可以布置兩間休息的屋子,平日裡若是累了也能有個地方歪一歪。
與清荷合作那中人是個肯下功的人,他說替清荷多尋摸幾個,可不是說說而已。
昨日一整天,這中人都在外頭跑,就是想給付錢大方的客人,找到滿意的鋪子。
中人花了功夫,清荷看在眼裡,付錢的時候多給了半兩銀子,算是給中人的辛苦費,做事認真的人,活該多掙錢。
在縣裡買了鋪子和院子,最高興的當屬周明遠,他哪裡想到,有朝一日家裡還能在縣裡置辦上産業。
院子和鋪子暫時都還用不上,清荷也就不急着裝修,想等過些日子再來縣裡好好安排一番。
下一次來縣裡,或許要等成親以後才有時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