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幽州基建和搶收夏糧
淩王妃仿若一個霸道又專制的暴君般道:
“不同意,那就是不遵王爺之令。
那幽州鐵騎,隻好再一次踏進州城,當面問一問那些士族大家,為何不同意修路?
”
至于為什麼不是問當地官員?
因為朝廷的官員早就有修路之意,隻是士族阻撓,才一直沒有成功。
沈冬素當然明白士族為什麼不同意?
理由千奇百怪,有說因為破壞風水,當地山環水繞,才聚文氣。
這路一修,風水破壞,文氣四散。
有說為了城防,往北方的路修得越好,那外敵進攻時就越順暢。
所以北方的路不必修得那麼好。
有說是為了防止百姓流竄,沒有路,許多百姓一輩子就在方圓十裡之内勞作。
但這路一通,外界的消息很容易就傳到村裡,百姓會向往去更繁華的地方生活,會有棄農之意。
反正各有各的理由,朝廷要修路,那些地方士族立即就竄出來阻攔。
旁人不懂,沈冬素卻非常明白這些士族為什麼不讓修路?
呵,他們就是圈地自立,想要國中之國。
這路修通了,他們的獨裁統治自然就受到影響。
沒路時,地方寒門學子想讀書,隻能依附地方士族。
有路時,寒門學子便能往更遠的地方去求學。
這些,不過是士族為了鞏固自己的利益,愚弄民衆的借口罷了。
朝廷的重心一直在長安、洛陽這中原一帶,對北方有些鞭長莫及,管理不到位。
這幾年來接連派往幽州的将領,都出自大家士族,自然對北方士族是包庇縱容的。
可惜啊,他們嚣張縱容了近百年,如今迎來了一個淩王,還有一個不講理的淩王妃。
好日子結束喽!
“先禮後兵,好好将王爺的指令傳達到各州城,願意配合更好。
”
“若是不願意,隻能依法處置了。
”
這些官員是既緊張又興奮,緊張于如此一來,幽州怕是要把北方士族給得罪死了。
興奮是,王爺不在城裡,他們也不用龜縮戒備。
王妃如此霸氣果決,幽州城建何愁不興!
于農個水庫,于商修路,于文人學子修萬書閣,于工匠階級嘛,這個最簡單,也最讓人心酸。
後世那些手工藝者被稱為大師,可在這個時代,卻是低賤的工匠。
隻要一入匠籍,那就世世代代是藉匠,想脫藉需要付出極重的代價,跟商人脫商藉一樣難。
工匠沒有土地,且苛稅極重。
沈冬素将收攬工匠的任務給了李念魚:“你一直說要振興墨門,可你的墨門人太少了。
”
“我希望你能将幽州的匠人都當墨門子弟看,相信隻要待遇優厚,給予尊重,天下優秀匠人都願意來幽州。
”
“本王妃要在幽州成立工匠協會,凡是有一技之長的匠人,入了協會,都能獲利幽州戶籍。
”
李念魚很激動,就像龐先生得知她要建萬書閣一樣激動,他問道:
“王妃是說,即便是匠藉來到幽州,也能得到普通百姓一樣的待遇?
”
沈冬素點頭:“當然!
王爺重視人才,隻要是有才之士,皆能在幽州擁有一席之地。
”
“即便是再普通的工匠,也能在幽州堂堂正正地活下去。
”
她隻簡單跟李念魚說了一下協會的理念,李念魚很是認真,當天就寫了一份策劃書上呈。
沈冬素同樣給他批了一塊地,來建工匠協會,說是協會,實則跟理工學院差不多。
工匠能在這裡學習和交流,同時按自己的技術所長,分配工作。
沒錯,就現在幽州的情況而言,便是來一萬個匠人,也能包分配工作。
李念魚和他的師兄弟,對淩王妃的感激和敬仰到達頂峰,他們委婉提出,能不能工匠協會挂墨門之名?
沈冬素笑道:“當然可以!
這工匠協會,全權給李大人負責。
”
“以後你們可以收徒,振興墨門。
”
李念魚有點自嘲地道:“若非實在沒辦法,誰家會送孩子學手藝?
自然是要讀書的。
”
沈冬素冷笑道:“書生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難道你們墨門子弟自己也這麼覺得嗎?
”
“他們說匠人無用,你們就應該證明給世人看,匠人到底有多強!
”
就墨門的這些弟子來說,沈冬素覺得完全能稱得上是物理學家、化學家,個個都是理工大師。
可在這個時代,文人當道,理工大師,也隻得到一個匠人而已的稱号。
她再次給李念魚提供思路,先出教材,别說什麼手藝都是手把手教的,師父傳徒弟,斷代了工藝就沒了。
就基本理論,像學子的啟蒙書一樣,出成教材,才能流芳百世。
她沒有将後世的物理化學書複制出來,她覺得工業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得一步步來。
她自己插手就是拔苗助長。
她可以給他們提供方向,提供資源,和寬松的生長環境,至于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他們自己了。
就像那火藥,她隻給出基礎配方,後來做出來的成品,全是李念魚和墨門子弟研究的。
目前幽州理工研究主要是分為三大方面,第一最重要的,也就是軍事武器。
除了火藥,還有铠甲、手弩、戰車等适用于騎兵的。
因為打北疆不存在攻城戰,所以攻城的雲梯等大型武器,研究暫緩。
雖然離建海軍還很遠,但沈冬素已經讓李念魚提前收集,墨門留下來關于海船的圖稿。
第二則是農事,改良農具,如犁、钯、耧車、風谷機等等。
還包含耕牛養殖,和糧食存儲,食品加工都在屬于農事。
第三自然是工業,目前最成熟的工用機械,就是軍工坊裡做軍用糧的。
就那個壓縮餅技術,李念魚大受啟發,改良出了馬料壓縮技術。
一改以前遠征,需要帶極多馬料的麻煩。
他用豆、麥、草等馬常吃的食物,壓縮後切割成顆粒,既方便運輸存儲時間又長。
單這馬料,對于淩王此次遠征,就起到極大的作用。
沈冬素還提議,讓他依法炮制豬飼料和雞飼料,卻被拒絕
因為目前人和馬吃的糧食還不夠,哪裡有多的東西給豬和雞吃!
是的,這個時代農家養豬是喂草,雞則是放養,除了冬天沒吃食時會給點食物,别的時節都不喂東西的。
她讓李念魚先把這飼料做法記下,相信早晚有一天,食物會多到,有富餘的能做豬飼料。
就在她一邊忍着孕期帶來的各種不适,一邊在月亮門處接見全城各機構的官員,一邊等着外面的消息時,時間不知不覺到了五月。
老天爺似乎見不得凡人過得太順暢一樣,缺水的幽州城,年年到了五月收夏糧時,總是隔三差五來一場暴雨。
所以收夏糧都是搶收,麥子必須以最快的速度割了,不然淋了雨收割後,到糧倉一悶就會發芽,半年的勞作就全泡湯了。
割麥子時怕下雨,曬麥子時更怕下雨,要說三月春雨百姓有多愛,五月夏雨就有多慌。
天空總響着雷,那雨好像随時會落下,卻又一直不下。
不時刮起一陣狂風,若把麥子吹得伏了地,收割就更麻煩了。
反正從進入五月,整個幽州城的人都顯得極為匆忙。
幽州城的百姓多是流民安置的,十戶為一隊,十隊為一村,十村為了一鄉。
自搶收夏糧開始,官員請示淩王妃之後,便安排城中各機構的公職人員,甚至新兵營的新兵。
按鄉分人數,去幫百姓搶收。
包括李念魚等匠人,也加入搶收行列。
那些回家的貴女不算,沒回家的則安排其煮茶烹飯,送往軍屯地給搶收糧食的士兵吃。
可以說,整個幽州城除了沈冬素沒摸鐮刀下地,連月見都幫忙送了幾回東西。
淩墨蕭遠征将幽州給掏空了,朝廷的軍資總是來得不及時,還不給夠。
全城都等着這一波夏糧入庫,全城分班進行搶收,晚上田野像燃起火龍一般。
到處都能看到豎着火把,在麥田搶收的農人。
好像隻有孩子不知道心急,他們反而很開心,覺得比過年還熱鬧。
晚上田野到處都有火把,棍子在野草叢中一揮,就有大片大片的螢火蟲飛起。
抓起一把新麥,往火上一烤,揉碎了塞嘴裡,咀嚼着新麥的甜香。
新麥做麥芽糖也極好,村裡若有會這門手藝的,遠遠就能聞到糖的香甜氣。
孩子們都圍在外面,等着阿婆或阿公,拿小鐵錘錘出一小塊來,分着嘗新。
不過孩子們也有任務,那就是負責曬麥子時翻麥子,也就是拿木鏟來走翻一翻,若是用腳走兩趟也行。
小孩子對這個任務非常喜歡,但也有害怕的時候,那就是天上天雷滾滾。
而家裡的大家都不在家,大點的孩子急得拿麻袋和木鏟,一邊讓弟弟妹妹不要哭,一邊開始收麥。
這種情況凡是農家子女,都會碰到。
沒有比曬麥時下暴雨更讓人揪心的,哪怕過去十年二十年,回想起來依舊覺得心驚肉跳。
整個幽州城,凡是平坦點的地方都曬上了麥子。
連軍營新兵訓練場,都曬上軍囤地的麥子。
沈冬素對甲四說,若沒地方曬,拿到王府來曬也行。
幸好甲四理智尚在,沒讓王府變成農村的打谷場。
緊趕慢趕,終于趕在大雨傾盆之前把夏糧搶收完成。
接下來就是女子秀手巧的時間,成群結隊地去麥田拾麥。
本來夏糧收之前,淩王要去跳一下慶豐收的祈福舞的,但淩王不在,這個舞就由龐先生安排人跳。
龐先生安排來安排去,安排到甲四頭上。
甲四很無奈地接受了這個重任,穿得跟丐幫八袋長老似的,舉着鐮刀,在麥田裡跳的像個大猩猩。
以上是月見回來說的,因為淩王妃有孕,沒去參加祈福祭祀。
而這拾麥也需要一個領頭的,同樣,本應該是沈冬素做表率。
就像長安城皇後做表率一樣,可現在的情況,她自然不能去地裡拾麥。
這個光榮的任務就交給了月見,前面月見笑甲四,這回輪到甲四笑月見。
特地跑去看月見的拾麥袋子,小布袋做的精緻,王府繡娘還給繡的花,結果拾回的麥子,若是打成面,估計連做一個饅頭都不夠。
甲四笑了好幾天,說月見當不了農婦。
月見也笑他,當不了農夫,舉鐮刀的架勢好像要殺敵一樣。
沈冬素無語撫額,跟龐先生說,再有這樣的儀式,就讓官員來做,不用淩王府的人。
據說基地那邊,是大哥和陳落雪跳的祈福舞,人家就配合的非常好。
這夏糧一收,整個城好像都松了一口氣,沈冬素食欲大漲,午飯連吃兩碗,也沒孕吐了。
明明她什麼也沒做,也不知咋傳地,百姓都說是因為王妃帶來的福氣,今年夏糧才收得這麼順利。
沈冬素被誇得不好意思,覺得自己不做點啥,對不起百姓的稱贊。
便跟龐先生和李念魚等人商量,既然要新建好幾個機構,幹脆多建一個專門研究糧種的機構。
百姓自己保存種子,幾代之後産量就會大降,若我們有專門育種的機構,培育良種,那收成就有保障了。
龐先生現在是淩王妃的頭号粉絲,淩王妃說啥他應啥。
反正要建萬書閣和工匠協會,劃出一塊地,專門做試驗田育種,有何不可?
當即就安排下去了。
所謂喜事過後,必有憂。
當沈冬素還在為夏糧豐收歡喜的時候,一個消息傳來。
欽差比預期的速度更快,估計不到六月份就能到幽州。
更讓人煩心的是,來的欽差竟然是陳星耀!
陳家,那是鐵太子黨,雖然沈冬素曾經救過陳星耀,可跟家族大業比起來,那點恩情根本不算什麼。
且陳家不光是太子黨,還是士族之首,陳星耀一來,說不定會将淩王才打散的士族又給團結起來。
呃,雖然沈冬素不信陳星耀有這個能力,但他确實是陳家世子,這個名頭還是很好用的。
龐先生建議沈冬素提前去基地那邊,等欽差一來,就以王妃身體不适為由,拒絕接見。
本來女眷就可以不接見欽差,就是怕太子黨的人千方百計打探王妃的情況,幹脆去基地避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