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階段性的勝利
第051章
幾個人握過手,無非是強烈邀請兩人去他們大隊看看,争取成為下一個試點。
兩人一一答應,說好一會兒才又和大家道别,進大隊部去。
大隊部裡,本大隊的人在收拾會場,留下的一些知青還在和谷滿倉熱烈的讨論,旁邊還有一些沒舍得離開的附近大隊的人。
看到陸明峥這一群人進來,谷滿倉立刻站起來招呼,抱歉的說:“沒想到今天來這麼多人,沒有盡到地主之誼,抱歉抱歉。”
趙、孟兩人急忙客氣幾句,把話題帶去剛剛看過的鹽堿地上。
這一下,原來沒走的人更走不動了,紛紛詢問,聽兩人談到養殖業的可行性,更是心癢癢,恨不得把這兩人搶回去,也去他們大隊看看。
直到看着夕陽漸沉,别的大隊的人才依依不舍的離開,谷滿倉才招呼兩人進屋去坐,詳細問查看場地的事情。
聽到水泥的問題,也不自禁的皺了眉,拿出煙鍋裝了煙絲,吧嗒吧嗒抽幾口,才搖頭說:“我們這片山裡,石灰石和石膏倒是都有,粘土少一些,隻是在别的公社。”
“哪個公社?”祝曉敏問。
谷滿倉說:“石灰石在我們公社第七大隊的東莊和後溝之間,石膏是在大津公社南坪後邊的山裡。”
也就是說,要開采石灰石和石膏,就要和這幾個地方交涉。第七大隊還好,是自己公社的,可是南坪屬于大津公社,恐怕要困難一些。
陸明峥仔細想想,點頭說:“這件事,我們再做個詳細的規劃,洋灰确定能做出來我們再去和他們談。”
“怎麼談?”謝承志問,“買他們的石膏?那可是要不少成本。”
陸明峥微笑:“都是林場的公社,他們的情況和我們相似,如果我們的規劃給他們免費分享呢?再用石灰石換石膏。”
“還有七大隊呢。”苗詩文提醒。
“我們是第一試點,第二試點還沒定呢。”陸明峥答。
是啊,如果說好,第二試點是七大隊,他們巴不得他們的養殖基地早一點建成。
大家一聽,頓時都來了精神,立刻七嘴八舌的議論。
隻是之後的幾天,各自把詳細的計劃做出來,先不說挖崛石灰石和石膏,然後尋找粘土,制作水泥的流程,單止陳旭東所說的制作煅燒窯就是一個不小的工程,要等養殖基地建成,恐怕得一年多的時間。
他們耗不起。
經過幾輪讨論,最後決定,先用泥坯把雞舍和羊圈建成,把副業做起來,增加人手看護,等到騰出手再慢慢修建石頭外牆。
事情決定,接下來就是養殖基地的規劃。
留下以後修建圍牆的地方,規劃出雞舍、羊圈要用的地方,第一步,是先在山岩間打樁,架出一道水路,把山澗的水引過來。
這是源于祝曉敏的想法。
開渠的話,是要從山岩上開出一道渠來,工程浩大。可是在山岩上選地方打進木樁,然後架起一條水管卻要容易得多。
于是,趁着秋收還沒有開始,大隊撥出三個生産小隊,一部分打樁引水,一部分清理鹽堿地上的雜石。
看着工程步入正軌,陸明峥和趙、孟兩人趁這個時間回去縣裡,去完成别的工作任務,知青生産小隊因為從一開始就參與了整個計劃,男知青的四個生活小組,輪着去監督工程。
女知青小組雖然沒有監督這項任務,可是工程進度需要記錄,祝曉敏每天都要去一趟,記錄工程進展。
第一天,在知青小隊選定的地點,就打下十七根木樁。
第二天,又打下二十三根。
第三天,遇到一段比較艱難的斷崖,隻打進五根木樁。
第四天,木樁終于打到山澗邊。
第五天,從縣裡買來的水管管道一段段接了起來,漸漸向山澗邊延伸。
第六天,一段活動的弧形管搭通了山澗和水管管道,十幾分鐘後,水流從另一端流了出來,通過剛剛挖出的導水渠流向下邊的山坡。
水流出來的一瞬間,基地上下一片歡騰。
而經過這六天的時間,劃定修建養殖基地的地方已經清理出來,一片地方還堆起大量的黃土,大家立刻挑水和泥,開始制作泥坯。
這是一個階段性的勝利,祝曉敏立刻寫了彙報材料,交給谷滿倉送去了縣裡。
陸明峥得到消息,三天後和趙、孟兩人就又趕了回來,看到持續不斷流出來的山澗水,也不得不佩服,向祝曉敏看去一眼,微微點頭。
孟子浩就沒有他這麼内斂,一挑大拇指,由衷的說:“不是你這個方法,這養殖基地不知道要什麼時候才能開始。”
短短六天,相隔幾百米的距離,又是各種岩石,如果是開渠,不知道要用多長的時間。
祝曉敏急忙客氣:“這是偷懶的辦法,打進去的是木樁子,還要定期維修更換。”
孟子浩搖頭:“隻要基地順利建起來,可以建外牆的時候,也可以把木樁改成石樁。”
這是個辦法!
祝曉敏立刻點頭,卻又說:“這些雞舍、羊圈建成,至少也要一個月,我們前期有了詳細的圖紙,你們不用這麼來回奔波。”
趙政旁邊笑:“這是我們目前最重要的一項工作,雖然建設不是我們的專業,可也想每一步都看到。”
孟子浩忙點頭:“是啊是啊!”
看過養殖基地的進度,幾個人仍然從坡上往回走,過了那片山坡,就見對面也是一派熱烈的勞動場面,孟子浩問:“那邊是在種樹?”
祝曉敏點頭:“今年我們的任務是兩萬畝,現在還差幾千畝呢,要趕在秋收前把那邊山坡上都種好。”
“都是什麼樹?我們方便去看看嗎?”孟子浩問。
“當然。”祝曉敏立刻點頭,換條路,帶着幾人往那邊走。
陸明峥跟在後邊,向兩人解釋:“這裡到十一月中旬就會上凍,要到明年三月底才解凍,足足五個月沒有辦法幹活兒,加上還有糧田要春耕秋收,這兩萬畝的任務就比較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