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同仇敵忾
明德帝雖然同滿朝文武都留了一手,說是封了林家老爺子國公的爵位,但不到秋日見到金米和地瓜豐收,這王爺的袍服和印信,就不會發到林家手裡。
國公府和莊子可都是夜岚出面讨要的,有先前一刀砍了四品官腦袋的先例,誰都怕小命不保啊,所以從上到下,大開方便之門。
林家的國公府在整個京都也是數一數二的好,比莊子上的大院兒大了不少。
所以,昨晚嬌嬌臨時出門同夜岚去了一趟客棧,家裡老少幾乎沒誰知道。就算知道,也不會攔着。畢竟在家裡做得了半個主,而夜岚也是個穩重可靠的,他們先前早就結伴把京都裡外走熟了,也不差這一趟了。
夏蟬昨晚同月仙說了幾句,雖然放了大半心,但有人同小姐争搶王爺這事兒,她還是怎麼都覺得惱怒。
于是,大竈間裡吃早飯的功夫,就同所有丫鬟小厮都說了一嘴。
當然,她也沒傻到直接就開罵,隻是點了幾句,“姚家的小姐,先前因為家裡遭禍,同和離的母親一起去南邊外祖家避難了。如今聽說王爺封爵開府,昨日找來了。據說是身體不好,不能去北茅伺候姚老先生和姚大先生呢,要留在王府養身體。小姐和王爺都答應了,今日就要進門了。”
林家如今家裡跟着使喚的丫鬟小厮,有一個算一個,都是當初南邊鬧災荒,到北茅逃難的災民的孩子。
林家收留了他們,供給吃穿,還送到學堂讀書學寫算。有些人的爹娘,在開春後回去了家鄉,說好三年後就來接他們回家。
結果,他們沒一個等到爹娘出現。
反倒是林家繼續把他們當自家孩子養,從來沒有打一下罵一句,就是做夥計,也盡量可着他們的喜好和想法安排。
倒不是林家缺孩子養,一是憐惜他們命苦,二來也是家裡和樂,不願意因為一點兒小事就拘束了這些丫頭小子,以至于家裡鬧得烏煙瘴氣。
這般,一晃兒的功夫,這些丫鬟小厮也都在林家五年了,如今年歲大的,已經成親了,或者彼此看對眼兒,或者同村裡村外的後生。年歲小的,也十三四了,很是頂用。
人心都是肉長的,他們在林家五年,早就把林家當了自家,即便先前老太爺離開北茅的時候,親口囑咐楊師爺幫忙消了他們的檔子,也燒毀了賣身契,但他們依舊沒有一個離開,又徒步頂風冒雪跟到了京都。
如今,老太爺有爵位,家裡有田地有莊子,又開始開作坊,眼見日子就蒸蒸日上,紅紅火候,所有人夢裡都在慶幸,他們怕是上輩子做了好事,這輩子才有這個福氣跟着林家。
所以,這些丫鬟小厮,旁的興許還有不足,但忠心這一塊,卻是堪比夜岚那些生死場上一同熬過來的親衛。
這會兒,夏蟬隻說了幾句,衆人都是讀過書的,也算得上聰明,怎麼會猜不出其中隐含的意思。
“姚家不是書香門第嗎,按理說應該懂得孝順長輩啊。這個姚小姐從南邊回來,分離五六年了,怎麼不想去北茅伺候祖父和父親呢,偏偏還進了王府?”
“是啊,表哥…表妹,呵呵,聽起來就覺得心裡不踏實。”
“咱們小姐怎麼能同意她進王府,雖說王府也是小姐在打理,但小姐還沒正式進門,她一個表小姐是不是太無禮了。”
“我瞧着姚老先生和姚大先生都極讓人尊敬,怎麼孫女這麼沒眼色?總覺得這事兒沒這麼簡單,咱家小姐什麼都好,就是太善良了。咱們說不得也多幫小姐長幾個心眼兒,今日看看胡管家讓誰留下,以後多留心,有事兒就趕緊往莊子上報信兒。”
“這話說的對,左右大夥兒也要輪流過來學規矩,誰過來就誰留心。”
衆人吃着白面大饅頭,西裡呼噜喝着豆腐湯,七嘴八舌就把這事兒定了下來,夏蟬很滿意,果然發動人民群衆才是制勝的關鍵。
她還想叮囑幾句的時候,遠遠瞧着孔嬷嬷和朱嬷嬷進了院子,于是趕緊說道,“這事兒,自家人知道就好。”
衆人疑惑,擡頭一見院子裡的兩個老嬷嬷,頓時都明白了,不必說也知道怎麼做。
雖然,這兩個嬷嬷還有那個吳公公也在府裡,但卻是王爺尋回來教大夥兒規矩的。說到底,就是差了一層,隻能算是半個自家人。
規矩肯定要學,否則以後容易給主子一家丢臉。但規矩學了,把她們當先生敬着也就算了,當自家人一樣掏心掏肺,那就是傻子了。
這般,兩個嬷嬷進屋之後,立刻有人幫忙拿碗筷,成湯,端饅頭,就是廚娘都麻利炒了兩個菜端上來。畢竟她們是嬷嬷,拿的月銀都高一倍,飯食上優待也是應該。
衆人迅速吃完,一抹嘴巴就紛紛跑掉了。
今日,主子們要回莊子上去呢,需要忙碌的活計多了。再說他們也盼着回去,這個時候田裡的秧苗怕是已經長大一尺多高了,山上的野菜也正是鮮嫩,學堂建好了,馬上孩子們也要入學了,正是最熱鬧最歡喜的時光,他們可不想被困在國公府裡。
兩個嬷嬷也不是傻子,雖然見衆人笑的同往日一般,卻總覺得哪裡有些不對勁。
但她們也沒有多問,對于整個林家來說,她們暫時還是外人。做好本分就成,至于别的,以後再說。
當然,憋屈肯定是有些憋屈的,但有吃有喝,也有人敬着,到底比在宮裡做苦役好太多了。
林家老少吃過了飯,各處緊要的庫房都鎖的嚴實,其實大半貴重東西都被嬌嬌收了起來,也沒什麼需要惦記,于是就準備回去糧囤村了。
孔嬷嬷被嬌嬌安排去客棧接姚家表小姐,于是朱嬷嬷就被馮氏喚過去囑咐了一通,然後衆人上了馬車,浩浩蕩蕩出門了。走到半路,從兵部衙門辦事回來的夜岚,追了上來,守在馬車旁,同老爺子等人說話。
原來是如今開始修水泥路,傷兵們的安置也同時啟動了。但凡新路臨近的村莊,都要分三個傷兵過去落腳常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