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空間嬌女

第1967章 變革

空間嬌女 花柒遲遲 2802 2025-04-25 14:09

   第1967章 變革

   朝廷上,再大的事,對于百姓來說,其實都沒有太大的影響。

   畢竟養家糊口四個字,已經占用了他們太多的心思。

   頂多偶爾閑着時候,議論兩句罷了。

   作為百姓,誰能讓他們吃飽穿暖,誰收賦稅少,就是值得他們效忠和擁護的好帝王。

   就像皇後娘娘蘇醒後,第一日上朝就罷了一個老臣的官。

   所有人都是聽聽就算了,畢竟他們不指望這老臣吃飯。

   但随後,皇後雷厲風行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就同他們妾身相關了。

   教育司成立不過幾月,如今尚且還沒有完成,在整個大元村莊都建造小學堂的任務。

   朝堂上,新的旨意就到了。

   大元從此推行基本教育法,但凡大元孩童,不論男女,七歲入小學讀書,學習寫算德育,三年後畢業。男女有别,可以分班教導,若有阻攔女童入學者,視同偷盜罪,父母發配做苦力三年。

   無一例外,絕不容情。

   村寨滿百戶,單獨建學校。不滿百戶,就近村寨合并建校。

   學校建設,三年義務教育,中午供給孩子一頓午飯,一年四季四套衣衫,所有費用歸屬各州府,從稅費裡扣除,不定時由朝廷派人抽查。

   也歡迎鄉紳巨賈捐獻銀兩助學,朝堂會給予嘉獎。

   至于所有小學堂的教員,先招募有志之士擔任。分期到州府,輪流培訓。培訓之後,就是正式教員,通過考評,以後薪資會有升降。

   京都之外,大元第一座師範學院一月後開建,姚老先生為首任院長。

   面對整個大元招募學子,品行過關,年滿十五歲,所有青年男女都可以來報名參選。

   選中之後,兩年為一期,學習如何教導學童。

   參與小學基礎教材的編撰…

   總之,教書司先前因為單獨列出一個部門,出盡了風頭,後來出京建小學堂,遠離朝堂,又被衆人遺忘。

   如今再次飛上風口浪尖,不知道多少人懊悔之前的輕視。

   當然,像周山長這樣的,就是歡喜的忘形了。

   前進學院後山的小樓裡,姚老先生帶了老花鏡,正在認真寫着奏折,周山長在一邊說的眉飛色舞。

   “周棟這小子,真是有些運氣。自小調皮纨绔,我還以為這小子要廢掉。不想,他跟着林安和三生,倒是出息了。

   這幾月在外邊沒少吃苦,也沒見他寫信回來哭訴。

   如今可真是辛苦有回報了,整個京都,家家都想把子弟塞進教育司呢!”

   姚老先生冷笑,應道,“教書育人,可不是玩鬧之事。教育司不是給誰養孩子的地方,你同我說說就罷了。

   回去之後,也告訴你那些徒子徒孫,如今雖然是皇後娘娘在理政,你們别覺得是個女子,就心存輕視。

   打江山,皇上自然是無人可敵,但論起治理江山,皇上也是對皇後唯命是從。

   萬一誰犯到皇後手上,别怪皇後不容情。”

   周山長想起幾個弟子,确實有把家裡不成器子弟,塞去師範學院的意思,他心裡一緊,趕緊應道,“師兄放心,我回去就敲打他們幾句。”

   姚老先生再沒說話,手下奮筆疾書,片刻放下了手,笑道,“我說皇後處置朝政比皇上厲害,你還别不服氣。

   你看這奏折,有了規範格式之後,寫起來挑理分明,還省了不少筆墨。

   以後啊,那些滿篇歌功頌德的人,怕是要頭疼了。”

   周山長也是笑了起來,“我也看了新奏折格式,簡潔明了。開篇隻給兩句話,其餘都是奏報之事的起因經過結果,建議和批複。

   想必,皇後娘娘也是不耐煩看那些獻媚的折子。有那個功夫,不如陪陪皇上,多教導太子和公主了。”

   姚老先生不知想到什麼,眼底閃過一抹暗色,捋着白色的胡子,應道,“基礎教育隻是第一項政令,陸續還有會别的政令下來。大元,慢慢要走上一條,完全與先前不同的路。”

   果然,如同老先生所說,又過了半月,教育司這邊的熱鬧還沒等平靜下來。

   衛生司,也随着一張聖旨在大朝會上直接成立了。

   第一任司長,沒有從朝堂中選出,居然由皇後娘娘主管。

   副司長兩位,一位是前進學院的醫科教授程大夫,一位特聘了傳說中的醫谷谷主,順帶把醫谷一百多大夫都納入了衛生司的麾下。

   加者學院醫科的衆多學子,立刻就拉出了三百多人的隊伍結構。

   以京都為中心,每個州府都要建立醫學院。

   衛生司會分配大夫過去,分後勤和醫科兩部分人手。

   後勤主管監督當地府衙配合,規範所有百姓遵守衛生條例。

   比如水源的保護和淨化,州府縣城村屯的公共衛生,不能喝生水,遊醫野醫的統計入冊,常見疫病的防治。

   醫科則建立醫院,主治外科,搜集病症成冊。

   為以後實現全民免費醫療,提前做準備…

   不得不說,這一次就是所有人都眼紅,也是沒有辦法了。

   因為會讀寫,進了教育司,還有濫竽充數的可能。

   但醫科這東西,專業性太強了,一個不好,就是人命關天啊。

   所以,即便醫谷衆人的加入,有些突兀,甚至可以說異軍突起,搶摘了一個大大的果子,也沒人有本事搶回來。

   緊接着,全國性的道路規劃,也提上了朝堂商議的日程。

   特聘林貴和谷遠兩人為匠師,享受朝廷五品官員的俸祿待遇。工部配合,開啟了路路通長期計劃。

   以京都為中心,像各個州府擴散。州府再到各個縣城,縣城再到大部分的村屯。

   包括内陸運河的棧橋碼頭建造,江河堤壩的修葺。

   前進學院機械科的學子們,順理成章進了工部。雖然隻是挂名,還需要做出成績,才能收到認可,得以升遷。

   但寒門出身,甚至匠戶出身,居然有登上朝堂的一日。

   這讓太多人看到了希望,也讓原本的世家豪門開始恐慌。

   他們突然發現,最近十年來,從林家開始進京,所有一切就都在慢慢改變。

   百姓們挺起了胸膛,家裡吃得飽,日子過得好,孩子有是讀書,病了有人醫治。

   而他們的勢力和特權,卻被打壓的所剩無幾。

   特别是改年号之後,大元多出了太多他們不懂,也插不進手的行業。

   而這些新興行業,帶動了太多的寒門學子,也遠遠把他們抛在了外邊。

   像周家,唐家,崔家,幾位閣老,甚至一些有遠見之人,早早就把家族子弟送去前進學院了。

   如今一同抓住這些機會,倒黴的隻有他們這些世家豪門…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