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914章 翹首以盼
雖然翠姨不在京城,但是小劉總和葉舟家裡的四合院都有人在打理,時刻保持幹淨清爽的狀态。
今天是周四,上學的孩子們都還在上學。
小不點們倒是都來四合院等着被兩個哥哥玩。
可惜,兩個哥哥的智商雖然比同齡的孩子高一些,但是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喜歡和比自己年齡大的孩子玩。
兩個哥哥先是看了看楊柳妹妹吐泡泡,又看了一下顧天晴掰着自己的腳丫子玩,再看看陶億豪換尿布,就沒了興趣。
“媽媽,我們去舅舅那邊玩了。”宋瞳說。
宋時大概是意識到沒有正當理由的話,扔下三個弟弟妹妹有些不好,他補充說:“媽媽,我們回京城之前,跟竹城的狗子們說好了,要替它們回來看它們的爸媽的。”
看着宋時一本正經的樣子,葉舟和其他人都極力忍着笑意,葉舟說:“那好吧,你們去吧。”
等孩子出了大門,大家大聲地笑了起來。
陶國慶跟兒子說:“你要好好喝奶粉,早點長大,才能跟哥哥一起玩。”
葉舟把陶億豪抱過來,“這孩子看起來好像是瘦了一點,不肯喝奶粉嗎?”
陶國慶說:“是啊,就想喝母乳,可他媽媽上班多忙呀。”
葉舟輕輕地點了點小寶寶的臉頰,“真是個小淘氣。”
香香的奶娃立刻往葉舟身上拱。
李雪有些感慨地說:“我見過最會帶孩子的人,除了周參謀長之外,就是國慶。你看這孩子,被帶得多好。”
淩青表示贊同地說:“确實,國慶哥比一般人細心。我家有根也帶閨女,但是就沒有國慶哥這樣,面面俱到。你看國慶哥随身帶的包裡,奶瓶都有三個,有專門用的,還有備用的。”
陶國慶說:“被你們誇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沒辦法,誰讓我們家從安工作忙呢。怕她出差的時候惦記孩子,分心的話,會影響工作。還有翠姨,她現在不在京城,也會惦念孩子。我做得好一點,她們就不用牽挂太多。”
葉舟想起李磊的婚禮,問李雪說:“李雪姐,你不需要去幫忙籌備婚禮的事情嗎?”
說到這,李雪突然又笑了。
“李磊的嶽父嶽母還有兩個大舅哥簡直是個妙人。
他們在兩年前,就已經在琢磨嫁女嫁妹妹的事情了,人家早有預案。
酒店又能随時訂到,其他東西都預備好了,隻需要把請帖發出去就好。
李磊嶽母還怕我多想,專門跟我說,他們把這些事情張羅了,不是讓李磊做上門女婿,純粹是他們能做好。
我覺得不能讓人家出錢又出力,讓顧恒帶着李磊去送錢,結果人家都不肯要,就讓李磊把錢存起來,以後兩口子過日子用。”
葉舟看着李雪笑容明媚的樣子,說:“這下你的一塊心病解除了吧?緣分就是這麼奇妙,來的時候擋都擋不住。”
李雪說:“是呀!現在我是徹底放心了。不過啊,我們全家都覺得是葉老師你旺我們全家,要不是你,李磊去竹城出差完成肯定就馬上回來了。他到你家去蹭飯吃,蹭了幾天,玩幾天回來就在火車上遇到了春妮。”
淩青說:“要是這樣算的話,我們這裡所有的人都得感謝葉老師和周參謀長。”
葉舟連連擺手,“可千萬别這麼說。咱們也算是相輔相成,相互成全,大家夥越來越好。”
“對,越來越好。”
李磊的婚禮熱鬧又溫馨,總的說來女方的親屬比男方這邊多了好幾倍。
女方賓客那邊也有人好奇地探究陶總找了個什麼樣的女婿,聽說隻是一個出版社的編輯,大家下意識地覺得這個編輯是吃軟飯的。
但是聽說婚禮主持人段從安竟然是男方這邊的親友,女方的親友們就有些不淡定了,這人脈确實還可以。
主持人介紹新郎的時候,說新郎是《百川》雜志社的編輯,也就是那個知名作家錦鯉的編輯,女方賓客再一次沸騰。
唐教授和關教授還有任老都被請來喝喜酒,介紹他們的身份的時候,女方那邊徹底啞口無言。
姚總也像撿到寶一樣看着自己的女婿,他把自己這邊的親友的表現都看在眼裡,他跟主桌上的人解釋說:“不好意思,我家這邊的親友檔次太低,讓你們看笑話了。
其實我也不太想請他們,但是我就是想出一口氣。
我這幾年雖然是賺到些錢,但是以前的那些朋友總是眼紅我們,背後嚼舌根。
他們說,我閨女讀的專業不好,就算是碩士畢業,也是個刨土的,平時也不擅長交際,以後肯定找不到什麼好對象,除非是我用錢買女婿。
請他們來,就是讓他們看看,我姚某人的女兒女婿都特别優秀。”
任老說:“你這樣還是不怎麼出氣啊。”
姚總睜大眼睛,一副求知欲望特别強烈的樣子,“任老,那您說說,我應該怎麼做才能出氣?”
任老說:“一會啊,設置一個送禮物的環節,比如什麼錦鯉簽名的書,還有你們公司生産的電器,電器沒有擡過來也沒關系,先弄一個提貨券。
送禮物的時候專門避開那些人,讓他們嫉妒得眼睛發紅。”
姚總哈哈大笑:“這個辦法好!”
被任總帶來吃席的傅經年,小聲地跟葉舟說:“我懷疑老師是想要電器。前幾天,他說,家裡還是得要一台空調,要不然暑假的時候宋時和宋瞳來玩,太熱了。”
葉舟:……
姚總果然是個行動派,馬上把自己的助理叫過來,交代下去。
十分鐘後,在陶國慶伺候下吃了半飽的段從安重新上台,主持發送禮物的環節。
由新郎新娘抽出信封,信封上有一句詩詞,他們覺得這個詩詞最适合現場的哪個人,再把信封送到那個人手裡,拿到的人打開信封,就可以知道裡邊是什麼東西。
幾乎每一件都是大禮,每一件都讓人向往。
特别是春天電器生産的那些電器,一件就頂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
衆人翹首以盼。